分享

【文化随笔】孔子的“克己复礼”与老子的“绝仁弃义”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在孔子和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社会战乱。面对这个纷乱的社会,他们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处世智慧和治世良方。今天我们细细品味,也不难品出个中滋味。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第十二》)。孔子说:“克制自己的贪欲,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的要求就是仁。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回到仁的上面了。天下归仁,这个社会就会成为太平盛世。具体地讲,就是要树立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核心价值观。从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信朋友,尽忠职守,清正廉洁,重德知耻做起,使整个社会变得和谐高尚,繁荣富强。
 

 而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九章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他比较强烈地表达出对孔子儒家上述观点反对,意思是说抛弃所谓圣贤智慧,民众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抛弃仁义,民众可以恢复孝慈的本性。这显然十分偏颇。在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没有圣贤榜样的力量,没有善恶是非,没有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教化,社会是不会“无为而治”自然变好的。况且老子的“绝圣弃智”,也是自相矛盾的。在他的《道德经》中,从头到尾,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推崇“圣人之治”的,全书八十一章,“圣人”一词竞出现了三十二次之多。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还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意思是说,“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祸乱起始的因素。把当时作为社会秩序与社会规范的“礼”全盘否定。
 

我们通过对孔子与老子上述思想的比较分析,不由得不赞叹当今政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推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