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楷绝不是大字小写,笔笔都透着独特,此帖汇集小楷的精髓,好字

 mengk4fz0yyf5h 2019-12-27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小楷练习的笔法及起笔技巧简述:

练习毛笔字小楷字体,结体虽微,但笔法要交代清楚,其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成小楷结构的汉字笔画“点”,笔法要清整,稍留渣滓不得,如笔法秽浊、臃肿、板滞、凝重,就势 必会破坏结构的形体美 ,二是在练习小楷时,宜笔笔断而后起,使其汉字笔画“点”面转折、交换、联络、衔接之处要吻合得自然,交代得清楚,使其笔意,既能脱得开,分得清,又能粘得住、合得浑。

方笔的起笔,可用逆势切入法,亦称点法起笔。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凡字每落笔,皆从点起,点定则四面势全,笔有主宰,不致偏枯草率。”其法即落笔之前,承上笔势,先于极低空中作一逆入动作,(或笔锋轻触纸面,尖锋逆入),然后作一斜直落点(写横画时),或斜横落点,(写竖画时),如刀入状,切入作点时,其势在重,但落点宜轻。近代书家高二适先生在《题曹娥碑》时指出:“执笔稳,下笔轻,则自有一种秀逸之气。”的确是他的心得之言。这种笔法,在书法中又称为“筑锋下笔”,筑,捣也,捣土使坚实也。就象建筑工人筑土地一样,筑锋直下,喻其势如高峰之坠石,有撞入之意。


明代著名书法家彭年小楷真迹《赤壁赋》欣赏:

  • 以指调锋,古人确有其事。据载,清四家之一的刘庸,就是以指捻转笔管来调锋的。史料上是称为“指转”的。但刘的指转不是用来调整为今人所谓的“中锋”的。将锋端调向画中是勿需捻转笔管的。捻转笔管只能带动笔锋翻滚。刘氏以指捻管的目的,一定是变换笔锋的着纸锋面。不知先生可认同我的推论。这对于你对使转的认同极为关键。因由此可以印证使转的存在。

书者介绍:

彭年(1505~1566)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年六十二岁。字孔嘉,一说字子素,号隆池山樵,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好学工书,少与文征明友善,以词翰名,时称长者。年书名亚于征明,然当时鲜有称其诗者。独王世贞《序》称,征明诗以韵胜,而年诗以边幅胜;其词亦颇有抑扬矣。又据世贞《序》,称征明孙子悱乃年女婿。


初学小楷的技法简述:

初学小楷,当先从基本点画入手,后构结体,点画结字既熟,方可注意到笔势的往来和自然的韵律。要能真正掌握这种笔法,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悉心体会,不是靠按图索骥所能解决的,笔者亦无法讲得更具体入微,无怪乎唐虞世南《笔髓论》中所说的:“迟速虚实,若轮扁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但初学小楷,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

作小楷之法,用笔贵于圆活,所谓圆者,形方而势圆之谓,活者生动活泼之谓。小楷虽以沉静端庄为主,但亦当静中寓动,既欲态度自在,有老僧补衲之沉静,又能笔机活泼,兼天马行空之动势。相传赵孟頫作小楷,运笔如飞,能日书万字。文征明每晨起,必作一通小楷千字文。可见他们写小楷的速度是很快的,但表现出来的效果却是沉着精到。故作小楷,用笔不可太慢,太缓则骨肉凝浊,笔机凝滞,进退生疑,否臧不决,古人之神气全无,这种不迟而迟的弊病,谓之淹滞,淹滞则骨肉重浊。《汉溪书法通解》谓:“真书过迟,难求生活。”实为心得之言。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