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利用深度学习,开启未来教师五大专业素养进阶

 昵称65712878 2019-12-27

什么是深度学习?

1976年美国学者弗伦斯·马顿(Ference Marton)和罗杰·萨尔乔(Roger Salj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首次提出了“学习层次”的概念,他们发现浅层学习是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不易迁移;而深度学习则是处在认知的高级水平,涉及到高阶思维,可以发生迁移。

2012年,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The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把深度学习阐释为六种相互关联的核心竞争力,即核心学业内容知识的掌握、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写作能力、学会学习、学术心志。美国教育研究会(America Institutes for Research)将其进一步细化为认知、人际、自我三大领域,从而形成了深度学习在领域维度与能力维度的兼容性框架。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维持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学习力。

首先,从动机情感上来说,深度学习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令人身心愉悦充实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常常是忘我地,不知疲倦的;

其次,从认知的角度上看,深度学习是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向高阶思维阶段(分析、评价、创造)发展,学习者能够不断自我反思与调节,因此这样的学习最终是通往自发的创造;

最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进入深度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而且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

深度学习活动会形成一种持续探索的冲动,并将不断深化,它如同“螺旋桨”,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巨大动力系统。

蒲公英大学课程设计师指出,在教师培训上,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是没有办法为教师成长提供强大内驱力的。而深度学习却可以做到,因为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度沉浸、不断持续深化、不断扩展延伸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是沉浸其中,精神高度集中,内心愉悦充实的,所以学习能持续下去,甚至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因此,符合时代特征和学习习惯的学习设计,是教师专业素养进阶的关键,需要做到如下关键四点。

1.课堂愿景的确立:专题聚焦 着眼深度

针对同一个主题,教师可以在某段时间内不断思考深化,在课堂上,要

让每一个参训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并且能够在专家和学习同伴的互助协作下,挑战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享受品质的深度学习。

比如,2020教师专业素养进阶课程,是每周聚焦一个主题,每月一个模块,可重复、有反馈,能为教师专业学习提供深度支撑、效果保障。

2.学习氛围的营造:开放可控 转化效果

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就要让课堂处于一种开放、安全、节奏可控的氛围之中。

首先,用前置理论课保障教师的前置学习,消化吸收后形成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线上直播答疑互动,让专家为教师解惑;接着,教师间的课后讨论及模块研修让思考深化;最后,便是将课堂所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此循环往复,让参训教师完成从专家理论到一线课堂的“最后一公里”转化。

3.课程设计的深化:高阶维度 系统保障

要实现教师的深度学习,就要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所谓“学习设计”是为了学习者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其设计学习计划、课程和系统。

蒲公英大学课程研究人员称,变化的时代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五大方面:

>>课堂教学艺术

未来教师需要通过对课堂教学工具、形式、流程的合理驾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从教学技术到教育艺术层面的能力跃升。

>>教材精深研究

对教材的研究与延展,是杰出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教材解读、教材延展、课程实例等维度出发,教师需要全方位重构教材研究能力。

>>思维方式拓展

支撑一个专业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除了知识结构、基础技能、认识水平的换代升级,还包括思维模式的转换、项目管理思维、资源判断与整合能力等等。

>>综合素养评价

要开展“以终为始”的有效教学,以学生的终身幸福作考量,需要对于学生评价的优质顶层设计。这样的评价设计有赖于学校的办学定位、教师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模式创新。

>>学习关系优化

新时代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在重塑,教师需要适应新型教育环境下,学习关系的转变。

4、学习效果的评价:精准评价 有效激励

每一位教师的努力都应该被看见。教师的听课、作业、研修等学习行为均被数据化记录,同时,在阶段或年度考评中,可利用年度优学榜、模块化优学榜等机制,激励教师不懈成长。

如何利用深度学习的螺旋桨

开启教师的专业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