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板想赚钱、少损失、不赔钱,必须做这三张表

 全优绩效 2019-12-27

21世纪,人才是经营的核心;数据是经营的方向;机制是经营的动力。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经营的方向。就像人的眼睛,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状态和位置。

但现实工作中,很多老板都是数据盲:

1.不懂看或者不看报表,所以不知道企业真正的盈亏在哪里。

2.不做预算管控,所以该花的钱不舍得花,不该花的钱随意花。

3.不关注数据,所以听不到数据背后的声音、经常拍脑袋做决策。

4.切记:企业精细化管理就是数据与流程的精细化,一切以数据说话,才是真正的结果导向。

老板想赚钱、少损失、不赔钱,必须做这三张表:

1.一套企业经营报表(企业赚钱了吗?为什么赚了或赔了?将来如何改善经营分析?老板可以不看财务报表,但必须看内部经营报表)。

2.一套企业全面预算报表(企业如何赚钱?从哪里赚钱?如何发现可能性?挖掘各项潜能?在预算报表中体现,从数据资料中发现机会,找到出路)。

3.一套预算机制和体系(预算怎么设计?如何落实?如何分工与落实责任?成本、费用管控如何设计激励?)。

企业盈利为何减少?老板是否及时洞察?

当前,有不少小微企业的利润正在递减、消失,其中很多企业已经由过去的盈利走向亏损,靠吃老本、银行输血,甚至靠借贷苦苦煎熬。企业利润到底去哪了?为什么?

企业利润减少的根源

即使企业有一定的数据呈现,但由于没有做到像内报表一样全面、深入的分析,只能看到表面的情况,却不能深度抓住问题的核心,找到解决的根源。

内报表与财报非常不同,内报表会从“额、率、人、效”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比较,像剥洋葱一样挖到其核心所在。

1.额:类如,毛利额、毛利增减额。

2.率:类如,毛利率、毛利率增减率。

3.人:类如,人均毛利额、人均毛利额增减率。

4.效:类如,平均毛利、单品毛利及其增减率。

内部经营报表代表的是精细化管理

为什么很多大企业的CEO是财务总监、财务副总出身?

财务总监、业务总监,谁更有可能晋升到决策层?

很多年前,我到一家学员企业指导,参加他们的业务会议,当时该企业正准备扩张一个地区市场,业务总监发言说他非常看好某某地区,因为他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认为该地区的机

会更多、胜算更大。而财务总监则拿出一组数据,通过数据对比与深入分析,他认为另外一个地区会做得更好。最后,老板会听谁的呢?

那时候,我就想这个财务总监肯定有机会晋升。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老板选择财务总监接替他的位置担任公司CEO。老板信任的是数据,而不单单是经验。

一、数据化是精细管理的核心

1.制度与数据哪个更重要?

很多老板不重视数据分析,认为收集整理数据浪费时间,增加管理成本。这些老板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定制度做流程,却认为数据管理没必要。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制度流程指向的是工作标准、规范和要求,要求员工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工作。

数据经营指向的是工作结果、量化结果,客观真实地衡量员工的价值和贡献,并且以此作为奖励与激励的主要依据。轻视数据,就是漠视价值与经营。所以,老板要一手抓制度建设和管控,一手抓数据沉淀和激励。

2.数据与目标是什么关系?

企业要做目标管理,不能没有数据的支持。有老板说,我们有数据,比如营业额、毛利额、成本额、营业利润等。其实,这只是一组基本的数据,而且数据之间也经常缺乏关联,

不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全面地分析比较,也不便于有层次的目标分解。

举一个例子,比如某工厂有很多车间,生产工作由许多工序组成,如果你只有整个工厂的大数据肯定是不行的,你就很难将工厂的经营管理目标逐级分解到每个班组长甚至工人。如

果你不能将目标更好地分解到各个班组及人员,就无法给他们做出最能反映他们直接贡献的激励机制。最后,你只能采取打分、评估等方式,很笼统、间接地分出奖励,但这种效果和激励能量一定是不足够、不太给力的。

所以,数据是目标管理的基础,目标激励需要以数据作为支撑。

二、为什么企业要做好内部经营报表?

1.体检表:反映企业经营实况,诊断。

2.数据源:做绩效考核,指标数据支持。

3.花销清单:清晰明了地做企业费用管理。

4.经营分析:企业战略定位的关键因素。

5.预算检测:关注预算管控执行。

6.目标梳理:如何分解、落责,达成目标。

7.K目标计划:持续优化企业绩效管理。

三、内部经营报表的特定价值

1.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2.如实客观地反馈经营规律。

3.为绩效管理提供考核依据。

4.为激励标准提供可量化的结果与效果。

5.比财务报表的时间更早提供经营数据。

6.多维度展示,重点表现关键指标数量,便于经营分析、考核需要。

7.与预算表、目标做对比分析。

8.注重变动性费用的管控与分析。

9.数据源与财务报表保持整体一致。

10.行政性费用、经营性费用分离。

1.科目清晰明确,尽量做到更精细化。

12.有额有率,便于掌控和分析。很专业,很重要。内报表与财报,不是两套账而是两种思维绩效考核(KSF)强调数据说话、结果导向、效果付费,那么这个数据从哪里采集?是来自公司财报吗?还是各单元自行统计的数据?

内报表不是公司财报,也不是企业内账!

很显然,如果公司有两套账是不合法的。两套账指企业为了税的问题私自建立内账,内账与外账口径、数据都有很大的差异。而我讲的是“内报表”,不是内账,企业要建内报不是

基于税,而是从经营的角度出发,通过收集、整理、归纳各种有价值的经营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有目标、有方向地处理,就形成企业内部经营报表,简称“内报表”。

为什么考核数据不是取自财报?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企业财报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馈不够直观、精细、全面、深入。

内部经营报表与财务报表的区别?

内部经营报表的基本格式

一、内部经营报表的设计模板:基本框架内部经营报表基本框架

二、内部经营报表的扩展:分析比较内部经营报表的扩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