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真迹”找到了,高科技鉴定,价值5个亿?

 mengk4fz0yyf5h 2019-12-27

所谓《兰亭序真迹(系列)

近日,在一场“古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上,天鉴量子科技公司邀请全国数十名著名书法专家,在他们的见证下,为一幅来自珠三角的祖传书法《兰亭序》提供量子检测,结果显示,这幅《兰亭序》创作于公元367年,纸张生产年代为公元364年。在提供了真迹鉴定结论后,该公司董事长杨建军放出豪言,“《兰亭序》真迹起拍价5个亿。”这个建议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认可,王羲之第55代后人王文增表示,“我写了一辈子书法,今天有幸见到先祖的真迹,后面至少要再加一个“零”。”但是,问及量子鉴定《兰亭序》真迹的科学原理时,该董事长却闪烁其词,表示“行业机密,无可奉告”。此种说法,不得不让人心生疑窦。

永和九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文人雅士谢安、徽之、献之等42人,雅集会稽山,为了纪念这次雅集活动,大家纷纷提议把众人的作品结为一集,并公推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乘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一挥而就,留下了28行324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据说,后来王羲之想将《兰亭集序》再抄写一遍,然而试了上百次,也不满意,只好叹息作罢。《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艺术奇迹,可谓“四美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加之恰到好处的几分醉意,营造出绝佳的创作氛围,日后作者再挥毫泼墨,没有了彼时的景境、情境、意境,自然难以再现巅峰时的辉煌。

《兰亭序》在梁末战乱时流入民间,不久入智永(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之手,隋平定陈,有人把此它献与晋王(隋炀帝),但炀帝并不以此为宝。智永死后传与辨才。唐太宗当时还是秦王,见拓本惊喜,欲出高价收买《兰亭序》,但未果。唐太宗问房玄龄该如何办?房玄龄说,梁元帝之曾孙,有才艺,多权谋,可当使者,必当此宝。于是,梁元帝之曾孙萧翼,化装成山东书生来到辨才之处,以策略顺利骗取《兰亭序》,献于太宗。于是,唐太宗命人拓书,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临崩,将《兰亭序》殉葬昭陵。”

史书记载:遗诏里说是要枕《》在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唐太宗陵墓)。唐末五代的军阀温韬,把昭陵盗了,盗墓者进入昭陵的地宫后,见其建筑及内部设施之宏丽,简直跟长安皇城宫殿一样。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寝,床上放置石函,打开石函,内藏铁匣。铁匣里尽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贵图书字画,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真迹。打开一看,两百多年前的纸张和墨迹如新。这些稀世珍藏,全被温韬取了出来,但迄今千余年来下落不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