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玉事神:三星堆出土玉器概览

 RK588 2019-12-28

玉,作为自然产物,早在人类活动之前已经存在,《说文解字》解释“玉”为“石之美者”,《辞海》则将其简化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表明人类辨识出玉并赋予其特殊寓意,至迟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完成。进入文明时代,国家政体、社会结构以及礼仪制度日趋完善和复杂,“玉”被赋予更多的社会和精神含义,作为供奉神灵和祖先享用的祭器即是其一,《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礼失求诸野”,与中原地区玉器主要随葬于墓葬作为葬玉不同,三星堆遗址目前出土的玉器都与祭祀活动有关,正是“以玉事神”的真实写照。

三星堆遗址目前发现的玉器超过650件,分别出自三星堆祭祀坑、仓包包祭祀坑以及燕家院子玉石器坑。尽管目前关于三星堆祭祀坑的性质还有较大的争论,或认为是祭祀坑,或认为是宝器埋藏坑,或认为是墓葬,但坑内出土器物均为祭祀用品没有争议。因此,以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玉器为代表的三星堆玉器毫无疑问均属“事神”之器,尽管这些玉器看起来形态各异,原始功能似也各有不同。

单就玉器形态和原始功能而言,三星堆玉器可以明显分为兵器、礼仪用器、工具和装饰品四大类:

兵器目前所见以戈最多,其形制与殷墟出土的玉戈大体相似,均为无胡戈,戈援则多分段,可见明显折棱,部分折棱处呈树枝造型,部分玉戈的援末端两侧有齿饰,与玉璋的扉牙较为近似。除了玉戈之外,玉钺、玉剑和玉矛均较为少见,钺为尖顶、斜边、弧刃,两侧有扉牙;剑的整体形态近似铜柳叶剑;矛整体形似树叶,锋部较尖锐,而末端则较圆转。

礼仪用器是三星堆玉器的大宗,其中以璋最多,璧、瑗、环其次,琮最少见。三星堆玉璋形态各异,可分为几何形、斜刃形、凹刃形、树枝形和鱼嘴形等五种,扉牙部分则简繁有别,繁缛者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璋近似,简单者则仅仅留出扉牙部分但并不刻扉牙。璧、瑗、环均为圆环状,只是“肉”(玉器部分)和“好”(中部圆孔)的比例有所不同,《尔雅》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部分玉璧、瑗或者环的圆孔边缘向外突起,形成“领”,截面呈“T”字形。琮的形制与其他遗址出土的玉琮没有太大的区别,均为方形圆孔。

工具,主要有斧、锛、凿以及刀等,形制与石质同类工具近似,并无太大差别。出土数量以凿最多,锛、斧其次,刀只出土一件,且可能是由其他玉器改作而成。装饰品较为单一,只有串珠一种,个体较小,整体呈圆管状,穿孔亦为圆形。

目前看来,三星堆玉器的文化来源各不相同,凹刃形璋、戈、璧、瑗、环等与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同类玉器关系密切,琮则可能有齐家文化、良渚文化两个源头。不过,三星堆玉器并非完全照搬其他文化的玉器,诸如几何形璋、斜刃璋、树枝形璋、鱼嘴形璋、钺、矛、剑等不见于其他文化,应该是三星堆原创。工具类玉器和装饰品类玉器由于全国各地均有出土,且形制较为相近,故难以明确其来源,也有可能属于三星堆自身创造的玉器。

以璋为首的三星堆玉器造型独具一格,显然并非世俗之物,而是用于贡献神灵和祖先,与三星堆青铜器、金器等相得益彰,共同勾勒出古蜀文明华丽、灿烂的神秘面容。

 玉器欣赏 

凹刃形玉璋

鱼嘴形玉璋

树枝形玉璋

鱼嘴形玉璋镂刻的鸟纹

斜刃形玉璋及刻划图案

几何形玉璋

玉锛

玉斧

玉刀

玉琼

玉串珠

玉瑗

玉戚形璧

玉矛

玉凿

玉剑

玉戈

玉璧

玉环

玉钺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作者:冉宏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