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参修《四库全书》,家徒四壁却爱书如命,还建立了古代第一个公共图书馆!

 浩然文史 2019-12-28

喜欢历史,请点浩然文史

说起《四库全书》,大家脑海里想到的肯定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大烟袋。不错,《四库全书》的总编纂者是纪晓岚,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其参与者有数千人之多,其中就包括了周永年。

《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一、参修《四库全书》

周永年,字书昌,自号林汲山人,历城人,是清朝著名的学者、藏书家,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创立人。

乾隆三十六年,也就是1771年,周永年考中进士,并开始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在编修过程中,周永年对兵、农、天算、术数等诸类都非常精通。《清史稿》曾这样评价周永年:“四部兵农天算术数诸家,钩稽精义,褒讥悉当,为同馆所推重。”桂馥在《周先生传》中亦云:“先生于经史百氏之言,览括略尽,视其大义,不雠章句。”大体意思就是周永年精通数类,且能抓住要理,字字珠玑。要知道,到了清朝,中国古代文明已经延续了4000年,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典藏,能精通其一就已经堪称大家了,像周永年这一类的当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也难怪他被同馆的人像对待怪才一样的看他。

明朝时有一部大型的类书是《永乐大典》,看过年代剧的肯定知道这是明朝皇帝朱棣在永乐年间编纂的,可惜的是最终亡于战火,散落四处。在修《四库全书》时,周永年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负责《永乐大典》的辑校工作。在辑校过程中,很多馆臣不愿多下功夫,多选择易为功者,然后就说再无可辑之书了,看来古代有很多学者也有懒癌这种病呀。

周永年坚持认为其中还有许多可辑之事,最终辑有“目尽九千巨册,计卷一万八千有余”。更令人称赞的是,周永年辑出了宋刘敞的《公是集》、刘攽的《公非集》、苏过的《斜川集》等十余种罕见的重要文献,都是前人所未见者。我们今天翻阅《四库全书》时,能够看到这些罕见文献,真的要跪谢那些像周永年一样潜心钻修的学者。

二、藏书“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

周永年还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百无嗜好,独嗜书”,话说笔者也好想成为这样的人,怎么就没有这个心思呢。周永年出身寒微,中了进士之后,也没有那些个官场心思,潜心编书,薪水自是微薄,过得很是辛苦。大家看《铁齿铜牙纪晓岚》时,里面的纪晓岚虽然做过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以及《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过得还是很清贫,他的住处阅微草堂也没有过多的装潢。当然了,电视剧常常为了烘托人物形象而带有艺术色彩,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学者,薪水确实不高。即使没钱,周永年还是一有钱就买书,而且是疯狂的买买买,为此而负债累累,天天有人上门催债。

纪晓岚故居阅微草堂

古代有很多的藏书家,有一些是学者私藏,还有一些是富商藏书,拿来炫耀,而周永年有更高的志向,他期冀把古代的典籍保存下来并且普及开来。他曾说道:“藏之一地,不能藏之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也。”因而他提出了公共儒藏思想。他的那句“今不揣谫劣,愿与天下同人共肩斯任,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每次读来都心潮澎湃!周永年以匹夫之力做天下之事,这就是那个时期的人们所具有的家国情怀。

周永年藏书有10万卷,给自己的居所起名为“借书园”,“藉书园者,书昌之志也,书昌故温饱槖馁,于书积卷殆近十万,不欲自私,故以籍书名园。藉者,借也”。

他曾联络了桂馥等人在济南的五龙潭畔建立了“潭西精舍”,供所有的学子阅览传抄。遗憾的是,后来因为各种变故,他的藏书大多散佚,不见流传。潭西精舍也由于年久失修后倾圮。1965年,在潭西精舍旧址修建了潭西阁,1994年改称名士阁。

《潭西精舍记》石刻

周永年个人对待著书的态度十分严谨,不写空文,不图名利,因此,他没有留下任何个人署名的著作。对待书籍,他从来都是认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