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芝润斋 2019-12-30

绞胎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中特殊的品种,由于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因此其产品、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是中国巩义窑与当阳峪窑窑工的发明创造的,是古代陶瓷众多品种中最为奇特的品种之一。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根据考古资料以及专家分析研究,绞胎工艺最早产于唐代,至宋代蓬勃发展并发扬到极致,元以后几近消失。

焦作,因“焦家作坊”而得名,与陶瓷业的关系甚为密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而修武又是黄帝所封陶正(主管制陶之官职)宁封子之诞生地,是我国陶瓷文化根源所在。怀川大地,古属“三河”地区之“河内”,“九州”中央之“冀州”,太行山南之“山阳”,是黄帝统一中原、百族交汇融合、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自古以来,我国陶瓷种类可谓洋洋大观,大凡陶瓷工艺,或色釉变化运用,或彩绘装饰、雕刻、镂空、捏制、圆塑,或由于火焰、火候、火温不同而发生釉料色彩之美妙变化,工艺体现尽达极致,各种造型种类不可胜数。

在诸类陶瓷中,有罕为人知的独特瓷种,其品位超群,堪为诸瓷之首,这就是始于我国唐代的、将仿犀皮漆器工艺特点运用到瓷器制作中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瓷种———绞胎瓷。 绞胎瓷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的瓷泥制胎,形成了不同色彩的纹饰图案,其色彩纹理使瓷质体现有着本质的不同,北方民间亦称之为“透花瓷”。这种本质内外变化如一的特殊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北宋时,绞胎瓷在焦作当阳峪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其他地方也少量生产这种瓷器。《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记载:“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间瓷窑。窑址在河南修武当阳峪,故名。”绞胎瓷釉色光润莹亮,装饰技法有刻花、半画半刻、填彩、三彩式绞胎等,其中以绞胎技法最具有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

绞胎瓷器其实是由两种(以上)不一样的胎土不完全混合制成的,属于古代瓷器工匠“玩泥巴”的偶然发现。但其实细分下来,绞胎也分三种。

1.第一种叫全绞胎,就是泥胎和表面纹样“表里如一”。

这类器物就是上边说 的混合胎土但又不完全混合后形成的。全绞胎的器物,有拉坯和模具两种制作 方法。拉坯就是先把两种颜色的胎泥糅合,然后拉坯成型。而模具则是要“编织”胎泥,置于模具中按压成型,有一些图案特别规则的全绞胎器物,应该都是模具制作。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表里如一的绞胎

第二种就是半绞胎,又称“贴面绞胎”

是将绞胎的泥片贴在成型坯体上的装饰工艺。只有表面一层是绞胎的泥片,里边是正常的胎土。类似于给瓷器表面化一层厚厚的妆。还有一些局部有绞胎纹饰则是将绞好的泥片嵌在设计好的胎体上的。这种工艺在古代瓷枕一类成型工艺复杂的器物上,应用较广。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编织“绞胎”

第三种就是绞釉

这个其实严格来说这已经不能算是绞“胎”了,但其实也不能简单看做是混合了表面上的釉做出绞胎的效果,而是釉下、胎上的那一层类似化妆土的泥浆,这层泥浆如果用多种颜色的化妆土绞合而成,就能够形成一定的绞胎效果。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绞釉瓷片

绞胎的器物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泥巴特性掌握,而且不光是对于泥料的使用,诞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的绞胎瓷,由于技术复杂,因为生产制造麻烦,成本也高,故绞胎瓷产量很低,直到今天也都很罕见。

1.唐代巩义窑绞胎枕

经与窑址采集的标本相互印证可以断定,此绞胎枕属于河南巩义窑产品。巩义窑绞胎器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绞胎,即以深、浅两色胎泥相互绞合在一起再成型;另一种是贴面绞胎,即先将两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绞合在一起,绞出不同的纹理,再切成薄片,用胎泥将薄片粘贴到器物上。这种做法一是为了节省绞胎原料,二是为便于做出各种图案花纹。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唐代巩义窑绞胎三足炉

炉口外卷,圆腹,下承以三兽足。此炉通体绞胎,即以两种颜色胎泥绞出花纹。
此炉造型端正,炉身与三足比例合理。利用绞胎的纹理将器身的纹饰搭配成不规则的团花图案,是绞胎器物中难得的佳作。
三足炉是河南巩义窑常见的器形,其造型仿自唐代的金银器,品种以唐三彩较为多见,此外还见有白釉、黑釉、蓝釉等品种。此绞胎三足炉亦应是巩义窑制品。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绞胎局部放大图

3.唐代黄绿釉绞胎枕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山西省博物馆馆藏

4.唐代绞胎瓷枕

绞胎为唐代始出现的制瓷工艺,以白、褐两色瓷土相间揉合,拉坯成型,施釉烧造,其表面即见如木纹理。绞胎枕一般以白胎为里,外贴绞胎坯泥,先素烧,再于成品之上施釉二次烧制而成。枕面纹饰应为唐代所习用的团花图案。经考古发掘证实,此类绞胎枕多为巩县窑产品。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偃师商城博物馆藏

5.唐代黄釉绞胎碗

此碗是用褐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瓷土相间揉合,经过拉坯成型,施淡黄釉焙烧而成。唯圈足胎色单一。此碗纹理变化多端,线条犹如行云流水,这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种新工艺,为河南巩县窑产品。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扬州博物馆馆藏

6.宋代修武窑绞胎罐

罐小口,丰肩,鼓腹,平底。口、底部施白釉,罐身以褐、白两色泥料揉绞出有如羽毛样花纹,新颖奇特。此罐花纹与修武窑所出标本极为相似,而且口施白釉的做法在修武窑也很常见,因此推断此罐可能为修武窑制品。
绞胎工艺始于唐代,借鉴漆器犀毗工艺,以不同颜色的胎土绞成各种图案,如羽毛纹、树叶纹、木纹、云朵纹等。由于绞胎工艺复杂,因此,目前所见器物一般均为小件器,常见的有盘、碗、小罐、小壶、枕等。宋代烧造绞胎产品的瓷窑较多,目前已知有河南郏县窑、登封窑、宝丰窑、新安窑、修武窑及山东淄博窑等。传世品有碗、钵、罐、壶等。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绞胎局部放大

7.金元时期绞釉玉壶春瓶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山西省博物馆馆藏

8.金代鲁山窑绞釉长方枕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9.金代绞胎瓷盘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山西省汾阳市博物馆藏


现代制作的绞胎瓷,绞胎控制精准,图案完美,既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非常实用的使用价值。

1.河南当阳峪窑绞胎瓷茶具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孟家瓷坊

2.河南当阳峪窑古法绞胎瓷大口罐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孟家瓷坊

3.河南当阳峪窑绞胎瓷茶叶罐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孟家瓷坊

4.河南当阳峪窑雕花绞胎瓷花瓶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孟家瓷坊

5.河南当阳峪窑剔花绞胎瓷带盖罐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孟家瓷坊

6.河南焦作金谷轩绞胎瓷茶具套装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金谷轩绞胎瓷

7.河南焦作金谷轩绞胎瓷茶壶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金谷轩绞胎瓷

8.河南焦作金谷轩绞胎瓷缸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金谷轩绞胎瓷

9.河南焦作纯手工绞胎瓷花瓶

混合之美 - 稀有陶瓷品种绞胎瓷

梵一绞胎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