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的太湖塘浦圩田

 吴越尽说 2020-01-01


作者:姚阿江

大横塘——古公式塘


横塘纵浦交叉口


纵浦上的村落


现代泵站吴溇泵站


太湖塘浦圩田是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若以太湖岸线为参照物,分太湖岸线平行的河都属“塘”,大的直接称塘,例公式塘(俗称大塘)、横古塘(俗称南塘)、织里塘(俗称中塘)、圆通塘(横路、横草路、横路港俗称北塘)。小的直接称港或河,例横港、南港、南横港、北港、北横港、前港、门前港、后港、庙后港、南联圩河、北联圩河、顺堤河、庙前河等。也有另类名称,例张港横塘、店埭港、李家河、小清河等。在南太湖地区被人们理解为横向的,相当于地理学上的“纬”的走向。

在塘浦圩田中与太湖岸线垂直的(通太湖的)或垂直走向的(不直接通太湖的)河都属“浦”。大的有南太湖的伍浦、新浦、石桥浦、汤溇、吴溇等36溇;有叶港、陆家港、庙港、戗港等72港;有潘奇港、陈思港、韭溪港、练聚港等吴江18港;有杨渎港、宿渎港、官渎港、杭渎港等湖州36港。小的有大家港、双石港、李家港、白象港、大船港、虹呈港、长渠港、雨字港、扎网港等。在南太湖地区被人们理解为纵向的,相当于地理学上的“经”的走向。以纵浦为“经”,横塘为“纬”,织就了一张水网,一张“容水”的网,一张“流水”的网,即塘浦圩田,水网中的网格就是“滤水”“净水”的圩田。

历代南太湖人,在编织水网时,巧妙利用天然水域作现成的“经”和“纬”或让其“经纬”兼具,引水上“岗”,服务人民。例马家荡、毛家荡、徐家荡、小娘潭、百亩漾等发挥大纵浦的作用或成为大纵浦中的一段;让金鱼漾、栅家漾、蚂蚁漾、谷池漾、倪家漾等成为大横塘中的一段。把太湖、长漾当作天然的大横塘。让荡白漾、孝思漾、东藏荡、西藏荡、刺毛荡、沧州荡、庄西漾等完成横塘纵浦持有的双重任务。

太湖塘浦圩田里,地势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是圩田四周的圩堤旱地,古代用于建村庄、植桑、植树种蔬菜;最低层是水域,用于建水池鱼塘;中间一层是水田,用于种稻麦油菜等。在中间层开挖沟渠,堆田埂,以田埂划分成水田的最小单位:田版(田块、田角)。因蓄水排灌的需要,挖水池鱼塘的泥土堆成“田墩”,田墩上植桑、植树种蔬菜或置冢墓、建歇凉亭等。

古时的南太湖人,都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在圩田四周的圩堤选择最佳地址设置“车埠”(水车集中车水的埠头)、车渡、闸门、缺门、斗门等水利设施,然后沿圩堤辟村道建民居形成村落。大大小小的塘和浦把圩与圩隔开,一个圩成了一个小岛,成了一个区域,按行政辖区隶属于图。每个圩都有“圩家(长)”管理和处理塘浦圩田里的事务。今天,太湖塘浦圩田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代科学技术给古老的塘浦圩田注入了新元素,古老的塘浦圩田成为现代版的太湖水利工程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9-12-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