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懒”一点,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幸运

 后龙山清水煮石 2020-01-02

文/南方丑石

我看过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的教育教学视频。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他在教学上很“懒”。以至于我会怀疑这样的教学状态如果是在普通人身上,是会受到学校的严厉的批评的。

但是,魏书生先生懒得好,懒得到位,懒出了水平。

我记得他的视频里说到,他当时因为要到各处讲学,一个学期能呆在教室里给孩子讲课的时间只有20节。然而,就是这仅有的20节里,也是很多时间给了学生,而不是从头讲到尾。

然而,他的学生的成绩却是让我们无法相信,我记得他有一次的班级语文平均分为136分。

这是语文啊,然而这样的成绩不得不让我们瞠目咋舌。是啊,他的是平均分,而不是最高分。自此,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以我重新回顾他的教学的过程,有一个字一定是重点,那就是“懒”。不过,“懒”也需要水平。

老师“懒”一点,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幸运

勤快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更应勤快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托·卡莱尔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是应该兢兢业业的。

你需要认真备课,写备课笔记,你需要好好研读课文,你需要好好地把握对应学科的特点,你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你需要批改作业,你需要反复的考试并批阅试卷、讲解试卷,你需要不断的找学生聊天以了解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的缺陷……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老师深更半夜还在批改着学生的作业。

老师们早早地起床为学生指点迷津。有些老师们甚至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补缺补差。

这样的老师足以让我们尊重与爱戴。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对老师用一生为孩子们勤劳付出的最好的见证。

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能“懒”吗?可以,但你立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指责与批评教育,有学校的、有领导的,有同事的,有家长的……

你太“懒”了,不配为人师,或许就是对你最高的评价。所以,作为一位老师,按道理,是必须勤快的,至少你要勤快给人看。

老师“懒”一点,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幸运

教师的勤快会让学生变得懒惰

然而,你累的要命,但可能依旧没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这就让我不断地反思。

老师把一切都为学生准备好了,我们把一切都在课堂上传授给了学生,他们在干什么?

抄笔记是第一步,抄过过后就没有再看,抄过过后依然不知所云,抄过过后依然不知道你讲了啥。这样,你的课堂效果在哪里?你的备课,你的思考,你的研究,都在那里,洒落一地,瞬间蒸发,没有了一丝的踪影。你勤奋着,明天又来一遍,依旧如此,在学生面前,你的一切思考与教学似乎还是第一次。这也许就是一种悲哀了。

如果说,你只是用勤奋来教学,你的结果一定不会是最好的。因为你太勤奋了,学生反而懒了。这样说来,教师的勤快,有时恰恰是一种危害。

老师懒了,会受到很多人的指责,然而,学生懒了,受到指责的可能还是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没有人不知道。

这句话害了多少老师,我不知道,但是这句话确实冤枉了许多老师,这我深信。

学生懒了,是因为你把一切都包办了,让他们无需自己思考了,无需自己总结分析了,无需自己巩固学习了,无需自己预习复习了,反正他们需要的老师都会给。有的甚至连考试都希望老师把答案给了他们,那才好。

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老师太勤快了,你的学生就无需勤快了。所以,他们的懒是你的勤快养出来的。

老师“懒”一点,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幸运

教师“懒”一点,也可以朵朵花开

既然教师的勤快让学生变得懒了,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懒”一点,学生才会勤快呢?

我要说:只要你“懒”的到位,“懒”的是时候,“懒”出水平,你一定可以“懒”出成果。

魏书生先生用自己极少的时间让学生全部动起来,手动,眼动,嘴动,脑动,心动……

全身的动起来让孩子们在“动”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读书的快乐,写作的快乐,考试的快乐,说话的快乐,批改的快乐……

正是因为魏书生先生懂得让孩子们自己去实践、去学习、去分析、去讨论、去总结、去思考……所以学生们在这些过程中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快乐。

老师“懒”了,结果学生们勤快了,什么都自己去做了,更可贵的是学生们不再是在“累”中抱怨,而是在勤奋中享受快乐。这是一种怎样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状态难道不是最佳的状态吗?

魏书生先生的“懒”,“懒”出了水平,“懒”出了境界。“懒”出了朵朵花开。

老师“懒”一点,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幸运

老师学习魏书生先生“懒”一点,未必不可

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魏书生先生的榜样让我内心无比的向往。我也在教学中经常做一些尝试。我在尽量的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真正向着“以生为本”的核心素养的方向上发展。尽量不越俎代庖。

一篇文言文,我不是给他们从头到尾的翻译好(学生基础差,所以平常都是带着从头到尾翻译),而是给他们一个指定的时间,充分的关注注释,查阅相关工具书,对重要句子或者词语进行讨论分析,让他们互相之间消除疑问,然后再按自己的理解把翻译认真的写一遍,然后把大家都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解释疏通。

这样,他们在反复的查阅与学习讨论过程中形成了思想的反复碰撞,印象特别深刻。效果非常明显。

在文本的学习上,我只是找到一个中心点,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展。

从而通过这种发散性思维,既让学生快速地发现了文章的相关要素:时间、地点、环境、人物、结构、线索、思路、手法、主题、作者、作品、背景,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更广泛的引申与延展,由一篇文章到多篇文章,由文中事件到现实中的热点,由文章的写法到作文写作方法的学习,由他人到他人、到自己……

在有了思路以后,各抒己见,自由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约束,没有羁绊,只要言之有理,只要能自圆其说,只要观点不太偏激,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们的兴致很高涨,他们的思维逐渐的放开,也逐渐的愿意自己去想去说,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甚至那些从来不愿发言的孩子也在别人的吸引下走上讲台。

我逐渐发现,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真的很是轻松,我真的只是需要给他们一个方向,再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就都能动起来。一段时间的尝试让我看到了他们之前从未有过的轻松,也感受到了他们学习的浓厚的兴趣,也发现他们更加愿意思考问题了,更加愿意做事情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很多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很多他们学习之外的很多能力。至少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老师“懒”一点,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幸运

结束语

勤快固然是一个老师的良好品质,但教学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习和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我们更多时候还是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如果老师“懒”一点,能够真正让孩子动起来,学起来,成长起来,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易经》里有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我在这里是不是也可以曲解下呢?学困者,或学习无效者,就要变换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变换了,适应了,就会学得更轻松快乐、有效,学得有效了也就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增强他们的各种能力了。

老师们,如果可以,我们也应该“懒”一点,当然,要“懒”,就得“懒”出水平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