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好,不如吃对:遵从这5个饮食原则,你也能越吃越健康!

 书语人间 2020-01-03

    与智者对话,10分钟读懂一本好书,

    点击上方书语人间关注我们哟!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217本书

    《你是你吃出来的》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说到了一天里最重要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究竟都该怎么吃(跟多内容,请戳:“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 营养均衡才健康!

    然而,我们中国人吃饭,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在意食物的味道,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另一个是总是强调某一种食物的营养,不注重对整体饮食结构的把控。

    比如,我们会在网上听到了诸如「多吃三文鱼能够补充高蛋白」的食补方子后,就一日三餐都吃三文鱼,不再注重其它高蛋白肉类的食用。


    其实,这种吃法是很有问题的,因为,如果饮食选择不对,那么,即便是你顿顿吃冬虫夏草,那都是白搭。

    那么,选择食物时,都有哪些原则呢?来和灵遥一起看看夏萌医生的建议吧!


    01.

    原则一:五大类食物,均衡摄取,不可偏废


    我们平日里吃的食物,有成千上百种,但归根结底,也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粮食类、动物类、蔬菜类、水果类、油脂类。


    这五类食物里的营养元素,又是有所不同的(见下表):

    图 | 《你是你吃出来的》

    比如,在粮食的时候,我们摄入的主要是淀粉,少量的植物蛋白,和粗粮里的部分膳食纤维,却无法摄取到水果里的维生素和果糖。


    同理,只有摄入油脂类,如,动物油、植物油、坚果等,我们才能摄入脂肪酸、矿物质、类脂等身体必须的物质


    所以,在吃饭时,你要先确定正确的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吃什么。

    比如,你在吃早饭时,即便知道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你身体能量的三大来源,也不可不吃蔬菜水果。


    因为,只有保证了均衡的营养供应,才能做到「吃半功倍」。


    02.

    原则二:偏食挑食不可取,一天吃够12种才健康


    说完了饮食结构后,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挑选食物。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同样有一个标准,叫做「吃得杂」。这个「杂」,其实说的便是在同类食物中换着吃

    比如,粮食里的互换:早餐里的包子、烙饼、油饼,可以代替馒头,中午的主食既可以是杂粮饭,也可以是红薯、南瓜、玉米等。


    同理,蔬菜部分也可以互换:如果你中午吃了空心菜,那么晚上就可以吃茄子、小白菜,等等。


    当然,优质蛋白,如,牛肉、鱼、虾、蟹肉都是可以相互交换的,牛奶、酸奶、奶酪之间也可以相互替换。


    那么,为什么保持营养均衡一定要吃得「杂」呢?

    其实,主要和食物安全有关。这里并不是说「鸡鸭鱼肉」本身不健康,而是说你天天吃某一种食物,那么,某一种毒素便会你的体内堆积,会你的肝脏会很不好。


    说到这里,灵遥想和大家说一下关于吃得「杂」的标准。

    在书里,夏萌医生的建议,是一天最好吃够30种食物,特别是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都有很多的种类。

    比如,植物类食物有可以分为谷类、菌类、藻类、薯类、豆类、叶类、瓜类、竹类、果类等,而动物类食物又可以分为四条腿的羊牛猪,两条腿的鸡鸭鹅,没有腿的鱼虾贝,和一些动物的卵和奶。

    当然,在搭配饮食的时候我,我们不必做得那么精细,只用记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面的要求,每天吃12种以上的食物,1周吃上25种即可。


    说到一天吃12种以上食物,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困难,其实,实践起来是很简单的。

    比如,你早饭吃橘子、肉包子、牛奶、鸡蛋、坚果,便已经凑到了6类,加餐来个水果酸奶,中午吃杂粮米饭、炒一个素菜,一个肉菜,有是4-5类,晚上再吃点别的菜,把主食换成红薯,或是玉米,也就轻松达到要求了。


    最后,多种食物的进食时间间隔越近越好,最好是同餐食用,促进吸收。特别是某些营养元素,如,油溶性维生素,一定得和油脂类食物同时吃哟~


    03.

    原则三:食物简单加工即可


    说完了食物的种类后,我们来说一下烹饪方法。

    首先,食物的加工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从地里收获时就开始加工。

    比如, 麦子经过机器加工后脱壳,用洗壳机洗净麦子表面,然后把麦粒加水,浸泡18-72小时,温度42-45摄氏度,把紧贴在麦粒外面的一层糊给分离出去。接着,再用风力把表皮和麦仁彻底分开,把麦仁拿去磨成超市里我们见到的细粉。


    看看复杂的加工过程,就知道超市的麦子为了追求口感要损失掉多少营养成分:分离出去的皮将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都消耗走了,而剩下的,也不过是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和植物蛋白了。


    第二,是做饭前的加工,即用水冲洗时带走的营养。


    第三,是做饭过程中的加工。

    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一经过受热,便会损失,且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损失越大。所以,像是黄瓜、西红柿等果蔬,你最好是生吃,而对别的食物,也要注意时间和火候的把控。


    第四,是食物添加剂的过度使用。

    很多商家会在烹饪食物时候,加入添鲜剂来提高口感,加入色素来促进食欲 ,添加人工香料来让味道更好,添加防腐剂来避免腐烂。这类添加成分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增加肝脏排毒的负担, 诱发肝脏损伤。


    所以,像是方便面、果冻、 奶茶、薯片、饼干等零食,一定要控制食用的量。


    那么,什么样的食物才是最好的呢?答案是大自然赐予的,加工方法简单的食物。比如,同样是南瓜,蒸南瓜就比煮南瓜好,而煮南瓜就一定比成品的南瓜粉好。


    04.

    原则四:一方水养一方人,人在哪儿,胃在哪儿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居住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当我们来到一个气候条件与家乡差别很大的城市后,免疫力差一点的朋友,便会出现许多不舒服,即「水土不服」。


    其实,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每个地方都有特有气候环境,比如,北方地区多干燥,南方地区多湿润,等等。

    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后,外在环境变了,体内的环境也会改变。我举个例子,南方人到了北方后,会普遍觉得北方天气干燥,少有不注意,皮肤就会脱皮,嗓子也会很容易沙哑。


    想要应对水土不服,最好的方法便是跟着当地人一样饮食。

    比如,就拿「吃辣」来说,四川一带的姑娘,即便是每天吃辣,脸上的皮肤也很好,因为可以祛体内的湿气,但是,如若到了北京,还像在四川一样继续吃辣,那么,不仅面部红疹层出不穷,空腔溃疡久治不愈,脾气也会变得很火爆。


    再比如,福建广东一带人,人们都喜欢喝汤,主要是因为那边普遍来说温度高,湿度大,运动时不但会消耗脂肪,而且盐分也会经由汗液排出,多喝汤则可以补充水、盐、脂肪、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但是,到了北方后,冬季阴冷干燥,你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来抵御寒冷。


    所以,在搭配饮食时, 你也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个人的身体情况,切不可「人在北方,胃在南方」。


    05.
    原则五:什么年纪,吃什么食物

    如果我问你78岁的孩子,和7080岁的老人对营养的需求一样吗?你肯定会觉得好笑,这当然不一样了。

    但是,在很多三代同堂的家庭里,我们却常常看到老人和孩子吃的一样。

    比如,有的家长会在孩子生长身体的时候,以「吃饱」和「孩子喜欢」为原则,要么给孩子喂馒头、粥、面条,要么,放任孩子挑食、偏食。


    结果,长期缺乏营养的孩子,不仅个子长不高,还容易因为大脑神经递质紊乱,染上了各种的心理疾病。

    如果说孩子的饮食要注重「营养」,那么老人的饮食就要注意「好消化」了。

    因为,老人即便代谢水平下降,咀嚼能力下降,但是与成年人的营养需求也是差不多的,所以,不能只管食物好不好咀嚼,不管食物的营养到底够不够。

    举个例子,有的老人天天喝粥、喝汤、吃面条,或是把菜煮很长时间,都是要不得的。

    因为,粥的话虽然容易消化吸收,但是很容易迅速提升血糖。所以,如果老年朋友们喜欢喝粥,那么量不仅要少,还要加入了肉和蔬菜等,来降低糖力的提升。


    另外,延缓肌肉的衰老,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流失,对老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老年人同样也要吃肉,且最好是把肉炖烂了吃,容易消化。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再每天喝点专为老年人准备的奶粉,补充营养。


    以上,便是全书的精华内容。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奇妙的平衡系统,只有不偏不倚,才是走上了一条通往健康的道路。
    如果你在平时里,有偏食和挑食的坏习惯,那么,一定得在你身体报警前,及时纠正过来,以免酿成大错。

    祝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