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手要诀

 快乐渔 2020-01-04

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摆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难看的,这种近身打法是要蜻蜓点水一般,一闪一闪的。


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强,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地一学你,就败了。


对于交手的大原则,唐维禄总结为:“身子挂在手上,眼睛盯着根节,冷静。”手上要挂着身体一二百斤的分量,拳谱有“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话,追上敌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难了;肩膀为根节,敌人要有作为,肩膀必有征兆,练武人练出眼力容易,养成明察秋毫的习惯,就难了;而最难的是冷静,练功夫练得开了智。方能冷静。


腿击法是身法的发挥。所以练腿先练身。

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的征兆一起,我就动了手。不是爱什么招就使什么招,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平时动心思多练,有出手就足合适的。只有练拳时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动到,在比武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

跟高手比武,精神一亢奋就觉得有种东西兴旺起来,这就是力到丹田。说不清楚,只能体会,站桩就兴旺这个东西。

形意拳专有打法,那是另一种分寸。薛颠的打法,在“占先于”方面有独到之处。示范时,做徒弟的防不住他,他的手到徒弟身上,就变打为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捞起来,在他的手里不会受伤。做徒弟的被他吓几次,反应能力都有所提高。

只有崩拳和蛇行,是我多年练武、比武自然形成的。我的崩拳、蛇行都只是看似崩拳、蛇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顺手就行了。
形意拳是一动就有步数,身形得换在点上。看着你的动静,变得越快越好,越小越好,犹如好朋友见而一下就搭上了肩膀,得一下就近了,敌身。

至于薛颠的马形,叫“马形炮”,手势与炮拳相似,犹如马立着前腿蹬人,也是在脚上有劲撑着。马形藏着腿击,绊子,跟着手变。形意拳是主要攻中路的拳。崩拳要坐腰,一坐腰,人就低蹿出去,正好打在敌人的胸膛、小腹。站桩时也要揣摩提腰坐腰。微微活动着。这是拳法融在桩法中。

能硬打硬进,也不硬打硬进,一对一,可以硬碰硬,但一个对七八个时,怎么办?练武修出的劲道跟人硬拼了,那么练武修出的灵性干什么呢?内劲是虎、身法是龙,功力足还要智慧深。只能力胜,是俗于,能智取人,方是高人。

练法的大纲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纲是“八打”,师傅们讲拳都是结合着个人体验,在这两首歌诀上发挥。“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鸡形是头打,鸡啄米就是擒住敌人两手时,用头下“啄”鼻软骨,上顶下巴,“啄”鼻软骨能让敌人血流满面,而项下巴,能一下把敌人顶晕过去。
鸡形头打就是练头,头为一身之枢纽,头部僵硬、脚下再能变步数,转换身形时也仍然快不了。鸡总是一探头一探头地走,以头领身,鸡形就足用这个方法练身子。

形意拳在发力时,只在碰到对手身上的瞬间,手才握紧。同样的道理,只在打倒敌人的一瞬间,才露真形——这是五形拳的用法,只用一点,一点即可。大部分时间存而不用,神经上有储备就行了。《西游记》里的妖精,关键时候才显原形。“真身只在刹那”。尚云祥说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过磨的人都知道,要将谷物磨得细腻。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般劲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圆、悠、远”,还要送出一般向下的辗劲,这股另有的劲叫做“留”。

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这不是靠站桩就能站出来的,所以八卦门人不站桩,都是在运动中求“送”、“留”,八卦如推磨,除向前推,还要推出向下的辗劲,八卦掌一迈步要有两股劲,随时转化。明白了这两股劲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数为何千变万化。

程延华打八卦,劲力浑身鼓荡,感觉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动。大蟒蛇从头到尾都蹭着劲,才能爬动得起来,这种威势,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脚所能比的?

“只动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练功口诀,“硬退硬进天遮拦”是形意的古歌诀,尚云祥还有“练拳要学瞎子走路”的窍门,说瞎子走路身子前后都提着小心,从头到脚都有反应,练拳不是练拳头。而是全身敏感。

八卦掌走偏门,一下就抢到人侧面,与练八卦掌的人交手,你就能体会到崩拳的转身动作——狸猫上树的巧妙,狸猫上树可迎敌人攻侧面。
形意拳打法的要诀也是攻敌侧面,等于两个人打一个人。正面迎敌就吃力了。唐师腿法妙,不单善走,还能迅速抢到敌人侧面。

形意门中的偏门攻防,返身打法是李存义发扬的,从李存义开始,形意的钻拳中就融入了八卦的东西,借着八卦的动作往身侧点。唐师,尚师传我的都是这个功架。

我的钻拳基本形不是从下往上钻,而是从中往侧点。那个借来的八卦动作,借了就不还了,融在钻拳里起了变化,还有八卦“回身掌”的形态,向体外侧一滑步,前手向外撸去,还有塌劲。胳膊撑起来,手掌是横的。

然后,后手随着点过去,手虽有前后,但两臂要有合力。犹如弓弩,两头绷上劲,才能射出东西,松了哪头都小灵。钻拳犹如螃蟹,是横着走的,左向一掌跟一拳,右向一掌跟一拳,就练上了返身。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