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白质MR异常信号临床意义及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

 火星上的云2030 2020-01-04

本文参考文献

1、张磊,解放军306医院,医学影像科 :正确解读磁共振脑白质区内斑点影。

2、岛叶医学,伊万:脑白质病变 Fazekas 分级。

3、倚楼聽风雨,《医学文献》一文读懂:脑小血管病影像与临床七大要点

4、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上述参考文献。

“脑白质,是大脑内部神经纤维聚集的地方,由于其区域比细胞体聚集的大脑表层颜色浅,故名脑白质。脑白质中的中枢神经细胞的髓鞘损害,会引起脑白质病。

一、脑白质MR异常信号临床意义

在临床MRI检查中,经常发现白质区斑点状T2WI高信号,我们影像科医生常在影像报告中将此定义为“腔隙性梗塞灶”、“脱髓鞘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等,而对于这些不同病理生理基础的斑点状异常信号,MRI常无法做出鉴别诊断,国内也没有相关影像诊断标准,在不同医院、不同时间、不同设备、甚至不同医生做出的MRI诊断报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最近看到有国外学者将白质区域及常见的斑点影像通过画图方式进行了归纳与展示,将病变部位、影像学形态与临床病理生理做了相关性联系的总结分析:

1、将斑点形状与部位归纳入三种不同的基本模式,其意义分别表示:

①血管性模式-多由小动脉病变引起,最普遍;

②血管周围模式-血管周围感染性病变引起,是相比少见的病因。典型者是多发性硬化MS,小静脉周围自身免疫性感染引起脱髓鞘;

③非特异性模式-多由小血管疾病引起。

2、斑点影部位的界定(下图)

部位: ①皮质旁; ②皮层下U型纤维; ③皮层深部非边缘区; ④皮层下边缘区; ⑤脑室旁; ⑥胼胝体。要累及皮层旁①/或者胼胝体⑥提示是非血管性模式,其余部位趋于血管性模式或者非特异性模式,提示小血管病因。脑室周围病变取决于病变形状而可能提示血管性模式或者血管周围模式。

3、常见斑点影形状及发生部位与意义(下二图)

血管性模式提示为微血管病灶,多指小动脉闭塞;血管周围模式主要提示脱髓鞘病变,如多发性硬化(MS);非特异性模式提示小血管病可能。

二、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

Fazekas量表(0~6分)将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病变分开评分。两部分的分数相加计算总分(A+B)。

A:脑室旁高信号评分:

0分-无病变;

1分-帽状或者铅笔样薄层病变;

2分-病变呈光滑的晕圈;

3分-不规则的脑室旁高信号,延伸到深部白质。

B:深部白质信号:

0分-无病变;

1分-点状病变;

2分-病变开始融合;

3分-病变大面积融合。

而在临床工作中,此评分方法较繁锁,多用改良Fazekas法,标准如下:

Fazekas 1 级:斑点样

Fazekas 2 级:斑块样(斑点部分聚集)

Fazekas 3 级:斑片样(病变整合成片)

如图:

Fazekas 1 级:斑点样

Fazekas 2 级:斑块样(斑点部分聚集)

Fazekas 3 级:斑片样(病变整合成片)

脑白质区内斑点影界定之改良Fazekas法参考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