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素医学

 仁术5urdy0852d 2020-01-06

灵素医学讲稿提要

        六.病理

        1、病因  是破坏人体阴阳平衡而致病的因素。中医对病因分类有三种。

      (1)阴阳两类,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飲食居处,阴阳喜怒"。

     (2)三个途径,如《金匮要略》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3)三因分类,如宋代陈无择提出的外因为六淫,内因为七情,不内外因为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现代分类则从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房室不节、创伤、虫兽伤、虫积、中毒、遗传、痰飲、瘀血、等九个方面。

        2、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在反常情况下形成的致病因素。其致病的特点有四:(1)六淫各有好发季节。(2)可以单独或两邪以上同时致病,(3)可相互转化。(4)多从肌表或口鼻而入。

        3、内生五邪有风、寒、湿、燥、火,均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症虽似六淫而因由内生,不属外感范畴。

        4、六淫的致病特点

     (1)风主春令,为阳邪,其性开泻,易袭阳位,因“善行速变”,能与五邪相合为患,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于痰火热盛,血虚风动,皆为“内风"。

     (2)寒主冬令,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主收引,外感有克表,入络,侵脏腑之分,里寒则是阳虚所致,寒从内生。

     (3)暑主夏令,为火热所化,故属阳邪,其性炎热,因升散而耗气伤津,症分阴阳,多挟湿气而内干肠道。

     (4)湿主长夏,属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又喜下行而伤阴位。外湿有上下表里之分,在表经络见之,在里脏腑见之。至于内伤飲食致脾阳失运,乃内生之湿。

     (5)燥主秋令,其性干燥,易伤津液,肺为娇脏,恶燥而易受伤。外感有凉燥温燥之分。至于精血内夺或克代太过伤津亡液,乃内伤所致。

     (6)火为热之极,属阳邪,其性炎上,为害甚烈,易耗气伤津,生风动血,并发肿疡,扰乱心神,同时五气皆能化火,是为外因。至于五志所伤,醉饱房劳,火从内生,是为内因。

     (7)六淫主病概要

        风:风汗眩惊搐

        寒:冷痛挛呕泄

        暑:热汗烦渴湿

        湿:重痛浊粘 肿满泻黄

        燥:燥渴焦裂咳

        火:热渴烦躁 赤疮风血

     ( 8)伏气  亦称伏邪,是感受六淫之邪,待时而发之症。如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之类。

      (9)疫疠  为气候恶化形成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如巜素问.遗篇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10)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正常时无碍健康,当情志过度则引起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为病,故又称“内伤七情",所以特点异于六淫,始自内伤。如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又如巜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11)七情含意:喜,心情愉快。怒,气愤不平。忧,情志忱郁。思,集中考虑。悲,哀伤而苦。恐,惧怕也。惊,猝险而作。偏胜各有所伤而致病,病又归本于心之神,肝脾亦常多见。

      (12)飲食劳逸,饮食不节包括饥饱失常,飲食不洁和偏食三方面。劳逸指过度劳伤和过度的安逸。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飽食,筋脉横解,肠避为痔"。《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臥伤气"。

     (13)外伤包括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伤等。

      (14)房室不节是因色欲过度损伤肾精而致的肾阴、肾阳虚衰的病症。

      (15)虫积是因飲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油腻肥甘,致湿停热生,蕴酿生虫,久而成积之症。

     (16)中毒是人体被有毒物质所损害而致病或死亡。有食物和药物两类。

     (17)遗传  是祖先或父母的疾病,通过精气交合而遗传所致之疾。

     (18)痰飲、瘀血  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机体,引起各种疾病,成为致病因素之一。

        痰饮   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稠浊为痰,清稀为飲,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类。致病广泛,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痰饮症状:痰有咳喘咯痰在肺;胸闷心悸,神昏癫狂在心;恶心呕吐,痞满不舒在胃;瘰疠痰核,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阴疽流注在经络;眩晕昏冒,上犯于头;咽中梗阻在喉。

        飲 有飲泛肌肤则水肿;饮在胸胁,胸胁胀痛,咳嗽引痛;飲在膈上,喘咳不能平卧;饮在肠间,肠鸣沥沥有声,腹满食少。巜金匮》谓饮有四,即溢饮,悬飲,支饮,痰饮。

        瘀血,是体内的血瘀停滞形成,瘀血又成为致病因素。包括离经之血和阻滞于脏腑及经络的血瘀。因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和外伤所致。

       血瘀的特点:刺痛、紫绀、肿块、出血、肌肤甲错,面色黎黑,毛发不荣,唇甲青紫,舌色紫暗,脉细涩或结代等。

        血瘀部位:胸闷心痛,口唇青紫(心);胸闷咯血(肺);呕血便血(胃);胁痛痞块(肝);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经血紫黑有块或崩漏(胞宫);肿痛青紫(肢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