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对我有成见怎么办?

 深入认知 2020-01-07

在职场中,我们时常遇到自从发生某事后,感觉领导看自己的眼神都变了,甚至打招呼时也爱答不理。由于这份工作对自己很重要,一旦离开很难再找到比目前收入更好、更稳定的工作,并且房贷、一家的吃穿用度还要依靠这份收入,因此开始患得患失。

如果放任不管,让这个“梗”继续存在,时间长了就有可能由量变到质变,不仅自己得不到重用,甚至会被开除,那时连挽回的机会都没有了。

如果盲目解释,万一领导矢口否认,怎么办?对这种微妙的矛盾一旦处理不得法,会弄巧成拙,导致误会越来越深。

因深知得罪领导的后果,面对“处理不是、不处理也不是”的尴尬局面,自己思来想去,越想越烦,甚至夜不能寐。

化解这种两难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01 自己认为的“成见”,真的是领导的成见吗?

那些困扰自己的“成见”,也许是自己杞人忧天。你所认为的“导火索”,领导可能根本没往心里去,并且他不会整日揣摩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所疑惑的领导的行为,也许是他忙于其他事情而心不在焉,你自己却在瞎猜疑。

很久以前,笔者骑自行车载着妻子去处理急事,坐在后座的妻子突然问:“刚才马路对面,你的同事跟你打招呼,怎么不理人家?”我说:“不知道啊,上班后再解释吧。”如果不是妻子提醒,也许笔者对这事一直都不知情。如果对方耿耿于怀,采取“一报还一报”的做法,自然就会产生真正的矛盾。

由于每个人的视觉、听觉等专注方向不同,我们所擅长的也许是对方的弱项。如果用自己的感觉来推测别人,很可能会生出许多莫名其妙的矛盾。

譬如,有些人倾向于形象记忆,见人一面能记很长时间,之后还能准确想起在哪里见过面、发生过什么事情。而有些人则习惯于逻辑性思维,是“脸盲”,见过好几次都记不住对方的面孔。

如果不能换位思考,就会导致人际关系冲突不断。

因此,在处理领导的“成见”前,首先要识别是自己过于敏感,还是存在真正的“成见”,然后再针对性解决。

具体方法是:

首先,对发生的事情换位思考,进行复盘。领导公开批评自己,也许是领导恨铁不成钢,没有注重方法,而自己做的事情不到位,才导致领导的过激反应。

同一件事情,换了任何人,领导可能都会这样。这说明他并非是故意刁难、打击自己。

其次,进行试探。先不要戴有色眼镜将“偏见”定性,而是找和领导单独相处的机会,征求领导在那件事情上的建议。一般来说,领导的格局和胸怀要比部属大得多,你主动请教,即使领导当时不开心,也会在彼此交换意见后尽释前嫌。

可怕的是,自己钻进牛角尖,不积极想办法,而是继续纠结、疑惑子虚乌有的事情。人家“坦荡荡”,自己却“常戚戚”,当疑惑变成行为后,最终反而害了自己。

心理学家麦基研究了很多人的经历后,在《可怕的错觉》一书中写道,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因此,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世界。

02 如果存在误会,该如何解决?

误会与成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误会往往是一次性的,是对某件事的误解。如果一个个误会不能及时消除,最终就会因这些误会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即成见或偏见。因此,成见始自误会,消除领导的成见,最好先从解决误会开始。

很多人单纯地认为,若存在误会,只要解释清楚就行了。事实上很多误会的处理,远非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

一天,你到朋友家串门,朋友进书房取东西时,你脚边的暖瓶突然“砰”地自爆了。朋友听到声音后急忙赶出来,看到破裂的暖瓶,哈哈一笑:“没事没事,我正准备换一个呢。”

这时你怎么回答?这个“锅”背还是不背?如果解释暖瓶自爆了,但朋友会相信吗?甚至,朋友可能会认为你是不敢承认自己行为的人。

有时,生活或工作中的误会,我们不得不当“背锅侠”。正常而言,误会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解释的误会。譬如,你的上上级领导找你谈话时,恰巧被你的直接上级碰见。

如果不涉及保密的事情,过后就可以主动向上级解释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及大致内容。这时,如果自己不主动解释,就容易被上级误会你越级反映情况或打小报告。即使平时跟上级关系不错,上级也难免心中犯嘀咕。

第二类是没法解释清楚的误会。这又分两种,一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一笑而过;其次是无法解释的重大误会,没有人证、物证证明自己,这时如果任由事情发展,抱着所谓“清者自清,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想法,也许最终会弄假成真。

这种情况下,需要主动对领导坦诚相告,把事情的过程详细叙述一遍,但务必不要解释,越解释会越说不清,这时只能用坦荡的态度来证明无法证明的事情。

消除误会要把握“坦诚”二字,否则本来上级怀疑的事情,就会变成了“事实”。

麻烦的是,自己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就“感觉”莫名其妙地把领导得罪了。其实,这时要敞开心扉,找与领导单独相处的机会,主动汇报自己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并诚心向他请教自己是否有没做到位的地方,最后表“衷心”。即使当时存在隔阂也会烟消云散。

03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导致的成见,怎么办?

成见即“定见”,是指对人或事物抱有的固定看法。这往往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且因为认识僵化,所以才导致了成见的形成。

成见虽然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看法,从积极的角度看,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能否将其正确看待和利用。

譬如,领导认为某人懒散、没计划性、工作不积极,既然这些都是基于事实的判断,也恰恰说明,这些正是他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将其作为一种提醒,并作出改变,领导看在眼里后,成见自然也就消除了。

因此,确认领导对自己有成见后,第一件事是深入分析原因,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领导的这种成见。如果是误会,就按上面提到的方法来解决;如果是对自己客观的评价,则要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改进自己。

最忌讳的是,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就认为成见是一种“偏见”,是对方故意诋毁自己。如果自己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件事,也就失去了进步的机会。

一个人最大的问题往往是内心深处对自己“正确”的假设,总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想改变别人来适应自己。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他就不可能反思自己,不仅会推卸责任,还会阻断自身的进步、成长。

当你手里拿着锤子,就会看到满世界都是钉子。因此,只有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客观评价自己,才会变不利为有利,让“成见”变成自己成长的催化剂。

04 如果是领导的问题导致的偏见,怎么办?

如果是领导的原因造成,在化解成见前,首先要分析是“成见”还是“偏见”。

成见是基于对之前发生事情的判断,是一种定势思维,即使自己改变了,但对方仍视而不见,固执地坚持以前的看法,正如很难改变的“第一印象”一样。

而偏见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信息,以自己的经验、视角做出判断失真的现象,这往往带有不正确的否定或怀有敌意的态度。

一般来说,偏见具有四个特征:

第一,偏见以有限或错误的信息来源为基础;

第二,偏见来源于自身的刻板印象;

第三,偏见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

第四,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对“成见”或“偏见”,最忌讳的是急于辩解和证明,这往往容易事与愿违,对方会认为“你如果没有问题,为何如此紧张?”

因此,在化解领导的成见前,应先从出发点分析。一般来说,领导与部属无冤无仇,没必要跟部属过不去,而且从领导自身的利益考虑,他也希望与部属之间的关系融洽,更希望部属能创造出色的业绩。

从这个角度来看,领导内心存在主动与部属处理好关系的原动力,只要目的一致,方法使用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由于成见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想要通过微小的改变来影响对方的看法,基本不太可能。这时就需要“矫枉必正”。

在化解成见方面,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找合适的机会,跟领导进行一次“本性难移”的探讨;

●第二步,让领导列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几件事;

●第三步,让领导看到你的变化。只要改变足够大,并让领导看到,坚持下去,成见自然能够消除。

不要虎头蛇尾,开始的几件事发生了改变,最后又回到过去的习惯,这就更强化了领导对自己的印象,认为“本性难移”。领导对自己的看法自然也不叫“成见”,而是正确的判断。

偏见的危害巨大。很多人一生都活在别人的偏见中。其实,只要方法正确,职场中领导的偏见同样可以消除:

一是与领导进行一次彻底的沟通,说出自己的思路、想法等;

二是让领导当老师,给心目中期望的自己“画像”;

三是,让领导框定具体的行为模式,在探讨中可以商定,只要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底线即可;

四是,执行过程中让领导监督、提醒自己。

其实,这个方法将领导与自己“拴”在一起,立场保持一致:老师都会期望学生成功,学生成功了,老师自然会有成就感;如果学生失败了,老师自己也会产生挫败感。

最忌讳的是一意孤行,认为领导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一怒之下辞职走人。试想,这个世界上,有谁能让自己100%满意,何况自己只是一名服从分配的下属。因此,应该将此视之为人生的历练,变成走过去的“门”,而非迈不过去的“槛”。

俗话说“懂得低头才能出头。”仰头为了成功,低头为了避险。抬头是聪明,低头是智慧。只要不触及做人的底线,让他三尺又何妨,何况是自己的领导。愚蠢的是自视清高,坚持自己的个性,忘记了目的。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05 成见就一定需要解决吗?

成见未必一定需要解决:有些成见很难解决;有些成见的解决成本得不偿失;还有一些成见,本身就没必要解决。

先看很难解决的那些成见:当存在利益冲突时,这类成见往往很难解决,除非放弃自己应得的利益,譬如职务竞聘;还有,当举报领导的贪腐时,形成的成见也很难化解;能力超越领导后,受到的压制,这种故意的“成见”,同样很难解决。

解决成本过高的成见: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问题的高度、眼界不同,如果你的聪明才智超越了领导,很多事情你已经看透,但对方还在混沌之中,这时要改变对方一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极为艰难。此时只须求同存异。

没必要解决的成见:当彼此的三观不同时,对问题的看法和结论自然不同。这时就需要宽容,你看到的是6,对方看到的是9,没有必要改变对方看问题的视角、结论。

因此,对成见要分析类型和原因后,再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自己该做的都做了,该努力的也都努力了,仍未改变对方的“成见”,那就泰然处之。

一个人的职场经历,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填坑,填上了,一笑而过;跌倒了,再爬起来,弹一弹衣角的尘土,继续前行。任何时候,只有坚守自己,专心修筑自己的护城河,让自己不可替代,所谓成见、偏见、误会等,也将无法影响到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