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密教造像的特征

 Michael430 2020-01-08

——吕建福《中国密教史》

密教的造像是在佛教传统的造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形象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

佛像着菩萨装

  首先佛像着菩萨装,尤其戴宝冠,璎珞庄严。

  在中国佛像着菩萨装,或者与信仰释迦菩萨(释迦牟尼佛修菩萨行时的装束)有关,或者受印度教神像的影响。

  七世纪初玄奘西游时,在于阗见到一尊传说是从迦湿弥罗运来的坐像。《西域记》卷十二“瞿萨旦那国·勃伽夷城”条记载说:“王城西行三百余里,至渤伽夷城,中有佛坐像,高七尺余,相好允备,威肃嶷然。首戴宝冠,光明时照。诸诸土俗曰:本在迦湿弥罗国,请称至此”“像至此地,不可转移,环建伽兰,式招僧侣。舍宝冠,置像顶。今所冠者,即先王所施也”。

  这里记载的戴冠佛像,显然是密教造像。佛像所出之地正是密教兴盛的北印一代。佛像因与传统的形象相违,故初至于阗,舍取宝冠,还以顶髻。等后来密教流传,即认同原来的形象,复置宝冠。

  玄奘游历至中印时,也见到具有密教风格的佛像。如在曲女城附近的说法窣堵波南,临恒河之三伽兰,见佛像严丽,众宝庄饰。劫比罗伐窣堵国(经印度北境与尼泊尔南境一带,一般作迦毗罗卫)城中精舍,释迦菩萨降神母胎处,见其中菩萨降神之像。此类释迦菩萨像想必是宝冠妙衣严饰。

  玄奘在中北印各地多见释迦行菩萨行时的遗迹和传闻故事,这与释迦菩萨信仰的流行有关,密教时代的佛像风格,很可能与这类菩萨行思想和菩萨信仰有一定联系。

准提观音

  其次,菩萨像具足多首多臂形象,这类形象也大都是新出现的菩萨具有,如观世音菩萨和金刚菩萨类。多首或多面的表情,也颇具特色,除传统的慈面之外,新出现了似菩萨面或利牙相、笑面或欢喜相、瞋面或威怒相,以及吃咒面、思惟面、寂静面等,菩萨多首上亦出现佛面。菩萨所戴宝冠中多有化佛,称佛冠,后来的密教中佛像亦戴佛冠,常见的如五佛冠。菩萨多臂,一般有四臂、八臂、十八臂、四十臂,多则达千臂。千臂千眼观世音菩萨有千臂,千臂掌中有千眼。

准提印

  再次,造像多执持器杖、珠宝、花卉,多结手印。佛像大多结手印,手印的种类多而复杂,不同的佛结不同的手印,不同的情况结不同的手印。菩萨和金刚多执契印,即手持器杖等物,间以手印,亦多变化。

中国发现最早的唐代密宗金刚界大曼荼罗造像

(唐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

法门寺地宫出土

  第四,密教造像大多是曼荼罗组合,除了独尊之外,其它组合形式都是特定的曼荼罗,其座次、地位的列置有严格的规定,这与一般造像中取佛经故事及一佛二弟子或二胁侍菩萨的固定程式的组合方式不同。

印度爱罗拉石窟第10窟

(约开凿于七世纪)

  第五,密教造像的背景也有一定的定式,如佛像的背景一般是菩提树或双树,树间枝叶交错,众宝严饰,左右方上诸天散花,好鸟盘旋。散花天一般为净居天或首陀会天、矩律婆天。好鸟一般为迦陵频伽、鹦鹉、舍利及共命、白鹤、孔雀诸鸟类。菩萨像一般背倚七宝绣枕,有簸箕背光。

  第六,密教造像的纹饰图案,最显著的是金刚杵纹饰和图案,多用独股、三股、五股杵和羯磨杵组成图案以为纹饰。后来的密教又有新的造像特点。


一字顶轮王

绢本着色

尺寸:113.9×86.0 cm

镰仓时代 13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佛顶佛”造像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唐代,高239厘米

  持明密教崇奉的主尊依然是释迦牟尼佛,其形象与传统的造像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带有一定的密教风格,如有时身作菩萨形,背倚菩提树等。

  新出现的佛是佛顶,也就是释迦牟尼顶上化佛,这也是持明密教中最为流行的佛。

  佛顶一般指释迦佛顶佛,作为一类佛的名称,泛指所有的佛顶佛,包括一切佛顶、金轮佛顶等。作为一个部类或族类的名称,也包括佛顶轮王,有三佛顶、五佛顶、八佛顶、十佛顶等。

  释迦佛顶的造像特点是:如来形头顶上带七宝天冠,右手伸臂覆掌当右腿膝上,指头垂下至于花上,左手屈臂仰掌,向脐下横著,两臂及颈中均着七宝璎珞。身作真金色,被服赤袈裟。结跏趺坐于七宝莲花座上,座下由二师子顶戴,二师子坐莲花上。有时佛顶也同释迦牟尼形象。

  金轮佛顶与释迦佛顶像基本相同,手印或有不同,花座下竖著金轮。

  一切佛顶像,通身黄色而有赤光,著赤单裙,披黄袈裟,莲花座由师子顶戴,右手头指、大指相捻作孔,散竖三指,手掌向前。左手头指附在右手大指孔边,大指相并,状似相捻,中指、无名指屈在掌中,小指亦竖右掌中。

  佛顶轮王中,一字顶轮王身金色,左手执开莲花,花台上侧竖一金纶,右手仰掌,身背圆光。

  白伞盖顶轮王,左手当胸执开莲花,花台上有白伞盖,右手执半开莲花。

  高顶轮王,左手执俱缘果,右手执青优钵罗花。

  光聚顶轮王,左手执开莲花,花台上有佛心印,光焰围绕,右手当胸执如意珠或结印。

  胜顶轮王,左手莲花上直竖剑,右手持如意宝珠。

  摧碎顶轮王,左手胸侧执开莲花,花台上置金刚幢幡,右手屈上向内仰掌。顶轮王均菩萨形,半跏趺坐于莲花上。作顶轮王像还有变像法,手印等有一定的变化。

白石文殊菩萨像

高76厘米,唐代

  持明密教的菩萨造像,除传统的普贤、文殊等八大菩萨之外,最有特点且流行最广的是观世音菩萨造像。

十一面六臂观音菩萨像

(敦煌,唐代)

白石十一面观音头像

高25.5厘米,唐代

尚残存六面观音头像与一尊化佛

1983年西安西郊空军通讯学院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青石十一面观音像

唐代,残高171厘米 

1976年河南荥阳大海寺出土 

河南省博物院藏

  观世音部中,十一面观世音的形象,具十一面,前三面作慈面,左三面作瞋面,右三面作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利牙面),后一面作笑面,顶上一面作佛面。各戴宝冠,冠中有阿弥陀佛。左手执澡瓶,瓶口出红莲花,右手串璎珞施无畏。或有四手者,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澡瓶,右第一手把念珠,第二手施无畏。

龙门石窟东山万佛沟千手观音龛

(760-859年)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身千手千眼观音造像

  千手观音,三眼,千手,手掌具手眼,各持器杖,或结手印。正手有十八臂,先以二手当心合掌,二手当脐右押左仰掌,其他手执持金刚杵、三叉戟、梵夹、宝印、锡杖、宝珠、宝轮、开敷莲花、羂索、扬枝、数珠、澡罐,施甘露、施宝雨。其余九百八十二手各执器械,或结手印。千手或减作四十手,分身二十五,每身十一面。

  马头观音,总有四面,中面慈相,赤白。左面利牙相,黑色。右面欢喜相,赤白。顶上一面作马头。左手把莲花,屈肘向上。右手垂下,五指施无畏。

唐密不空绢索观音曼荼罗绢画

十世纪,115×65 cm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唐密不空绢索观音曼荼罗绢画

十世纪,115×65 cm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不空羂索观音,四臂,左上手执莲花瓶,下手施无畏,右上手把数珠,下手施无畏。或三眼,一手执莲花。一手把三叉戟,一手把羂索,一手施无畏。

六臂如意轮观音菩萨

9世纪唐代佛画

大英博物馆藏

如意轮观音,六臂,分别为思惟、如意宝、念珠、按山、持莲、契轮诸手。

或有二臂、四臂、六臂、十二臂等。

白石金刚手菩萨像

高62厘米,唐代

  金刚部和天王、明王等造像,大都现忿怒相,或多臂,执持金刚利器等,特点比较明显。

白石马头明王像

唐代,高89厘米

巴中南龛第94号天王龛

唐代会昌六年(846年)

本文转载自《文明交流互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