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利用保险抵御疾病,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为什么要买重疾保险,这样的一句回答是最直接的: 家人生了重病,能不能治好是医生的事,但有没有钱治,是我的事!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我们坚决不允许家人出现患重疾却没钱治疗的困境,所以购买重疾险成了必然之选。可要想买对重疾险,你还得避开这六大误区。 误区一:保障疾病种类越多越好 购买重疾险,主要就是为了应对重大疾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不少消费者会想当然的认为,保单上列明的疾病种类越多,保险的保障范围就更全面,保费花得也就越划算。 消费者有这样的认知,只能说是对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不够了解。根据监管要求,重大疾病保险必须保障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重大疾病中,理赔发生率最高的是癌症,占比高达60%;而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的理赔比例高达80%;如果是25种重疾组合,那理赔比例将高达95%~98%。 所以,购买的重疾险只要涵盖25种常见重疾即可,过分追求保障病种数量,不仅实用性不大,花费也将更多,不值当。 误区二:保额越高越好 一场大病需要花费多少钱?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既然如此,重疾险是不是保额买得越高越好呢? 其实不然,虽然高保额的重疾产品能够给一个家庭在被保险人不幸出险时带来更大的经济慰藉,但是在缴费过程中,成正比的高保费同样也可能给家庭带来负担。最合理的方式是:根据消费者年收入水平,以及被保险人的收入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度来确定重疾保额。 比如,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人群,建议重疾险保额选择10万~20万元;年收入在12万~30万元左右的人群,建议重疾险的保额至少达到30万元;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人群,特别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建议保额50万元以上,才能保证家人生活品质不会因病严重下降。 误区三:随时买重疾险都一样 保险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大多数健康险的保费支出与投保年龄是成正比的。保障责任相同情况下,年龄越大,保费越高。这是出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考量,被保险人年纪越大,其罹患疾病出险的概率也就越高。 因此,购买重疾保险建议越早越好。一般来说,20~35周岁是购买重疾险的最佳时期,保险公司一般不接受60岁以上的投保人。 误区四:买重疾,先给孩子买 这不仅是购买重疾险的误区,更是购买所有保险产品的误区。 许多消费者心疼孩子,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了充足的保险,却舍不得给自己买。可你知道吗,家长才是家庭的支柱,是子女的依靠,也是子女保单保费的来源,如果家长丧失缴费能力,不仅家庭陷入困境,孩子的保障也无从谈起。 所以,无论买何种保险,首先要给大人买,尤其是家庭顶梁柱,之后再给孩子买。 误区五:保费一次缴清免操心 保费的交费方式有期缴和趸交两种,一种是长期的,一种是一次性交完的。有些消费者觉得现在不差钱,想一次性交完方便,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期缴更划算。因为缴费期限越长,每年交的保费则越少。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缴费期内发生保险事故,就能获得赔付,这样无异于减少了整体保费支出。 误区六:带分红的返还型重疾险更好 很多人不买保险的原因无外乎觉得如果没有得病,保费就打了水漂。正因为人们的这种心理,保险公司推出返还型保险,患病后能获得理赔,不患病也能返还保费,岂不更好? 这还真不好说。与返还型重疾险相对的是消费型的重疾险,虽然不具有返还性,但所缴保费却要低很多,大大减轻了消费者的保费支付负担。而且我们购买保险主要是为了获得保障,切记本末倒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