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家具背后的文化传承:古人的生活,远比你想象中的更考究!| 《醉文明1》

 书语人间 2020-01-08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351本书

《醉文明1:收藏马未都》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醉文明1收藏马未都》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聊到了瓷器在中国的发展,看到了社会大环境都是如何在影响古人们的审美偏好的。(更多内容,请戳:豆瓣8.2,最接地气的文化读本,与瓷器相约,邂逅中华文明!| 《醉文明1》

那么,除了瓷器这些个家里常用的物件,古人家里的家具又与主人的身份,和整个社会变迁有哪些关系呢?

来和灵遥一起读读今天的这篇文章吧~


01.
收纳有道,

一物两用「万历柜」


现如今,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宽裕,对居家过日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连装修风格也从过去的能住人便好,发展到了要体现主人的品味和身份。

其中,有一种名为「中式」的装修风格,备受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的推崇。


那么,在古人的家里,家具都分别长成什么样子呢?在这里,灵遥想要先和大家说一种现在也很常见的收纳工具 —— 「柜子」。


和现在一样,古人的家里也有三类专门储存物品的家具,一种叫「柜」,一种叫「箱」,一种叫做「架」。

我们先说前两种「柜」和「箱」。

比如,我们现在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的冰箱,在古代的正确称呼叫做「冰柜」,因为,现在家家户户的冰箱都是拉门的,不是揭开盖子取东西的。

但是,古代的冰箱,学名叫冰鉴,才是最地道的冰箱,上有盖子,夹层放冰,炎热的时候揭开盖子,便可以取出冰镇食物来吃。


图 | 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冰鉴

国家博物馆藏


除了「柜」和「箱」,还有一种储物的家具叫做「架」,与「柜」的区别在于没有门,拿取东西方便,伸手便可以拿。之所以会有「架」的出现,主要也是为了通风防潮,不让书本长虫子。

图 | 明代紫檀直棱架格

到了明万历年间,宫廷和民间便开始流行这个「万历柜」,下面是有门儿的,用来存放不经常拿取的东西,上面则没有门,则用来放些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东西。

图 | 明代 黄花梨雕花万历柜 

观复博物馆馆藏


由此可见,早在古代,古人便已经学会了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来放东西,与现代的收纳思路可谓是「相差无几」。


02.

离席高就「座上宾」

折叠凳的前世今生

如果你有摄影的爱好,那么,一定会在公园里,看到不少面前驾着「长枪短炮」,屁股底下坐着一个折叠凳的中年大叔们。


这个「折叠凳」,其实早在2000年前便有了,但是,那时候它的名字不叫「折叠凳」,而是叫做「小马扎」,现在北方有些农村地区还是这么叫它。


图 | 明 黄花梨卷草纹胡床(马扎) 

观复博物馆藏

它是游牧民族带给我们的礼物,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地方,地板上比较阴冷潮湿,而我们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的祖先,居室则干燥温暖,即便是席地而坐,也不会腰酸、背痛、腿抽筋。

不过,既然提到了小马扎,灵遥也想要多和大家说几句古人的坐姿。

不少朋友都在古代电视剧,看到演员们跪坐在自己的腿上。

这种坐姿叫做「跽坐」,其中,跽(ji,四声,读音同「季」,是一种很累人的做法不信你可以试试,反正灵遥每次坐不到10分钟,便会腿麻。

图 | 秦 跽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


第二种,叫做「箕坐」。其中,箕,念ji,一声,读音同「积」,从外观来看有点像是一个簸箕,是一种很不雅的坐法,连古人也只有在没有外人在场时,才会偶尔这样坐着放松。


图 | 箕坐俑 


第三种,叫做「趺坐」。其中,趺,念fu,二声,读音同「扶」,一般会出现在宗教题材的壁画和雕塑里,是佛祖念佛时的标准坐法。


图 | 释迦牟尼如来佛坐相

最后一种,叫做「散坐」,是一种非常轻松,也非常常见的坐姿,现在经常能够在韩剧里看到,也是古人们席地而坐时,常常会采用的姿势。甚至,在国家博物馆里,灵遥还见到了为了方便散坐设计出来的可挪动的扶手。

图 | 清 观音自在坐相


但是,因为《礼记》有规定,超过5人同在1个房间里时,出于对长者的尊重,他必须另外端坐在一个专门的小席子上,这便是「主席」的由来了。

因此,从坐姿的变化,也是能够看到中华文明的延续的。


03.

官位权势说「交椅」


说完了古人的坐姿后,灵遥想和大家说一下「交椅」文化的延续。

现在,我们在商务场合,也常常会听到有人介绍某某老总时说,他是单位里的头把交椅,也就是单位里的「一把手」,权力最大,能说了算。

那么,这个「交椅」是如何会权势二字扯上关系的呢?

在古代,交椅是一种很轻的便携式家具,主要是替皇帝出行准备的。毕竟,皇帝骑马打猎累了休息也好,在露天场合接见官员也好,你总不能让皇帝站着,或是席地而坐吧?

图 | 清 郎世宁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于是,皇帝出行时,便有了一个人跟在皇帝的身边,来负责扛这把折叠交椅,给皇帝休息,流传下来,便成了公司权利的象征。

后来,皇帝在用,达官贵人也在用,于是,交椅的样子便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图 | 仇英 《桐阴昼静图》

最高等级的有扶手的,靠背也是圆形的,方便折叠和搬动,其次,便是有扶手,靠背是方形的,主要是在家里移动,最后便是没有扶手的了,坐上去也不舒服。

图 | 《弘历雪景行乐图》,注意看那把椅子
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 | 《弘历雪景行乐图》里的交椅
故宫博物院馆藏

可见,即便是「交椅」,第一把和第二把还是有区别的呢~


04.

案头拾珍「文房品」,

古人的文具盒长啥样?


正如同现代人要把不用的文具放回到文具盒里一样,古人们同样也会有专门的「官皮箱」来放文具。

但是,因为古人教育普及程度远远比不上现代人,因此,家里是否有「官皮箱」也成了身份的象征。


上图,便是一个收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明代黄花梨官皮箱了

它的材质是标准的黄花梨木,可以打开,前面有门,里面是大小不一的抽屉,可以放砚台、笔架子、毛笔等文具。

你仔细留意,便会发现这个箱子最上面那个格子比较大,一般是放字帖、书和宣纸地方,可见古人的讲究。


另外,看到这个官皮箱的时候,灵遥下意识便把它和女孩子用的首饰盒给联系了起来,结果,我一查才知道,后来这玩意儿真成了姑娘们的闺房物品,用来放些胭脂水粉。

说完了官皮箱后,灵遥想和大家提一嘴「镇纸」,即用来压纸的玩儿。

在古代,蟾蜍是镇纸常见的造型,主要是因为在《晋书·郤诜传》里,晋武帝秦始年间,有个叫做郤诜的人应征做官的时候,毫不客气地告诉皇帝说它是月宫里的一枝桂,昆仑山上的一块玉。

于是,皇帝便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给他封了官,赏赐了大量的财物。

图 | 清 刺绣独占鳌头、蟾宫折桂图挂屏 (一对)

这个故事传到后续,便成了一个叫做「蟾宫折桂」的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科举拿了第一名。

于是,文人们也争相购入蟾蜍形状的镇纸,希望科考中举,报效朝廷。

图 | 明 玛瑙蛤蟆镇纸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聊到了在古人生活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家具,分别是存放东西的柜子、箱子、架子,标志着身份的小马扎和交椅,还有存放古人文房四宝和女子首饰的官皮箱。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我们现在很多的说法,其实都是我们祖先们一代代传下来给我们的,从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对我们现代生活的滋养。

明天,灵遥将来继续聊聊古代的玉器和漆器背后的故事。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