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献忠诈降次数之多、诈降之频繁,竟然已到达了滑稽、离奇的地步

 思明居士 2020-01-10

说起明朝末年的流贼来,最有名的就是张献忠和李自成两人了。连官方正统史书《明史》都特地为两人单独列传,可见其势力之大。与直接致使明朝灭亡的李自成相比,张献忠虽然没有杀进北京城,但是,他攻克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还焚烧了皇陵,令大明王朝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父做小生意贩卖红枣。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丧命。崇祯年间,他组织农民军起义,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攻克武昌自称大西王。带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年号大顺。

张献忠诈降次数之多、诈降之频繁,竟然已到达了滑稽、离奇的地步

即便如此,胆大包天的张献忠也有服软的时候。明军对他进行围剿的时候,他感觉支撑不住就选择向明军投降,而且,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投降。

崇祯六年(1633年),在明军的威逼下,农民军实在是难以抵挡,于是,纷纷投降,希望朝廷能够宽大处理。这次投降的农民军首领共有六十一位,其规模之大,令崇祯皇帝感到欣喜若狂。不料,投降的农民军大多都心怀不轨。很快,他们便趁机逃脱了明军的管束,成功地从陕西进入了山西、河南、安徽等地。这样一来,流贼的势力就不只遍布陕西一带了。

明军的招降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导致流贼势力壮大的主要原因。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五省总督陈奇瑜奉命剿灭农民军,将张献忠等流贼困在了车箱峡中。车箱峡,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两端有出口的狭窄区域。张献忠等人不慎误入车箱峡,真的是求天无路,叫地无门。张献忠和李自成不甘等死,于是,用重金贿赂陈奇瑜和他身边的将领,并且,装出一副洗心革面悔恨当初的样子。

张献忠诈降次数之多、诈降之频繁,竟然已到达了滑稽、离奇的地步

陈奇瑜自认为智慧过人,对于张献忠等人的诈降深信不疑。为了展示自己的大度,陈奇瑜将农民军尽数放出,还对他们谆谆教导。张献忠等人叩头如捣蒜,连忙保证再不叛乱。陈奇瑜欣慰之余,下令让归降的农民军回到家乡,以后就按正常的百姓对待。张献忠等人来到安全的地方之后,迅速杀死了随行的官兵,然后,堂而皇之地逃之夭夭。

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兵部尚书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之下,各路农民军都受到了巨大的挫折,张献忠也在受伤之后撤到谷城(今湖北谷城县)。为了保存实力,张献忠假意接受了熊文灿的招降。熊文灿招降了张献忠以后沾沾自喜,自以为天下再也没有流贼了。不料,崇祯十二年(1639),归降仅仅一年的张献忠突然将谷城县令杀死,然后,重新起兵。

对于此事,崇祯皇帝气地直接将熊文灿处死,可是,事已至此,已经于事无补了。

张献忠诈降次数之多、诈降之频繁,竟然已到达了滑稽、离奇的地步

上述的三次投降只是规模比较大的投降,实际上,张献忠总共向明朝投降了十几次,而且,每次都获得了成功。有的时候,他甚至投降了十几天后就再次反叛。这样一来,连张献忠的部下也知道他是诈降了。连续投降十几次,这听起来非常好笑。不过,为何张献忠每次都能诈降成功呢?难道明军的智商都如此不堪吗?其实,我们只要对张献忠每次投降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

这种故事,本身也有一定可信度的;但是,这种故事实在太多了,多的已让人不敢相信了。就好象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调侃张献忠的诈降那样:“张献忠诈降次数之多、诈降之频繁实在已到达了滑稽的、离奇的地步了。”面对这种事实,如果我们还相信这种故事,那只能证明两件事:

第一、明帝国的那些将帅都是人头猪脑;

第二、相信这种事情的人都是人头猪脑。

张献忠诈降次数之多、诈降之频繁,竟然已到达了滑稽、离奇的地步

其实,每次向朝廷投降的时候,张献忠的军队都保持着完好的编制。从中可以看出,乞降的张献忠并并非一败涂地。明军虽然是正规军,但是,和农民军作战的时候优势并不明显,甚至,还小有劣势。因此,他们只能对张献忠进行招降,而不能将他的部队全部打乱。正是有着完好的部队做依仗,张献忠才能一次又一次地东山再起。

在很多时候,招降只是大臣们文过饰非的一套说辞。崇祯皇帝听得多了,未必就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可是,就算是知道,崇祯皇帝也没有办法解决此事。如果,他拒绝招降,那么,流贼反抗起来就更无法处理了。毕竟,将农民军逼到绝境,只能落得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场。因此,在占据绝对优势之前,明廷只能采取招降的方法来稳定局势。

张献忠诈降次数之多、诈降之频繁,竟然已到达了滑稽、离奇的地步

从镇压农民军的成果上来看,洪承畴的能力是最强的。在他的追杀下,陕西等地的流贼全都销声匿迹。但是,在洪承畴胜利的背后,是山西、河南、湖广等地越剿越多的流贼。因为,流贼打不过洪承畴,只能到别处去为害一方。说白了,剿贼胜利,只不过是让流贼换个地盘,或者让流贼暂时归降。大明王朝想要用这样方式来实现中兴,无异于缘木求鱼。

张献忠假意归降,朝野上下一片歌功颂德之声。而亡国的祸患,也就在此时悄悄埋下了。

参考资料: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传》、《绥寇纪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