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理交融”,让计算与思维相互赋能               ------以“整数乘法”教学为例

 乐桦婕 2020-01-12


【摘要】如今,计算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的计算,但计算是个体数学能力的基础,不会因为工具的普及而放弃对人的能力训练。“一讲都懂,一算就错”的尴尬状况让学生学得很痛苦。怎样引起学生对算理的关注与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问题成为整数乘法教学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兼收并蓄、直观操作、全面均衡与知行合一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整数乘法  计算教学  思维能力

     如今,计算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的计算。但计算是个体数学能力的基础,不会因为工具的普及而放弃对人能力的训练。回顾以往的教学,一直认为计算相对枯燥,没什么道理可讲。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机械计算,不太注重数学常识和数学直觉的培养,经常出现“一讲都懂,一算就错”,“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尴尬状况。

在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集体备课时,有位老师自豪直言“在我的教学中,学生有了一位数乘三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三位数乘两位数不需要教。”这句话让在场老师大为感慨,是的,教是为了不教!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根据以往所学知道计算方法,但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竖式是怎样演变的?为什么要规定这样的计算流程?对方法背后的道理,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怎样引起他们对算理的关注与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冰冷的算法变得生动,神秘的算理变得活泼,这些问题成为整数乘法教学关注的焦点。

兼收并蓄拨云雾

在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计算的过程与方法多种多样。教材呈现的方法有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计算的过程与方法多种多样。教材呈现的方法有时也无法穷尽所有,学生也会自创不同于课堂预设的算法。可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最应该学习的知识,因此,在备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考虑:算法必须是正确的;错误的观点和方法必须被纠正或淘汰;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如果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则劣者不应接收;不符合教学目标的方法,即使是恰当的,也不应兼收。在“兼收并蓄”中让学生感受算法多样化,找到隐藏在算法背后的想法。再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选择,接受并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十分有益。    

直观操作架桥梁

算法是外在模型,算理则是内在灵魂。算法和算理之间需要借助“直观演绎”驾起这座桥梁进行融合。以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14×12》为例来谈:乘法运算可以看作相等的数的和、面积计算、倍数组合等模型,而“点子图”因可圈画便于操作,对于乘法运算是鲜活的典型素材。首先,课堂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其尝试用已有的知识把自己的方法在点子图上表示出来。这样用图示表征来解释算法,能帮助学生还原最简单最直观的道理和方法。第二,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自觉地把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进行整理,感悟计算的道理。第三,当学生在刚刚探索出方法后,不急于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而应把握时机,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最后,要在学生对竖式及运算的每个环节真正理解的情况下,再开始追求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像这样,“法中见理,理中得法”,借助几何直观,刻画思维轨迹,寻觅计算轨迹,在明理中,顺利自然地理解掌握算法。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才能透彻地揭示抽象的算理,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发展。

全面均衡践真知  

在整数乘法教学中,口算和笔算不能简单的看作两种计算方法,而应视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笔算相比,口算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也更能训练其思维能力,因此,不应把它们作为不同的计算方法由学生自由选择,而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要求他们掌握其中一种,一般来说能口算的应要求学生口算。同时还应高度重视精算能力与估算能力之间的协同与配合,避免片面化倾向,以培养学生全面均衡的数学素质。

知行合一抓细节

清晰且有条理的竖式书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还能清晰且有条理的竖式书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还能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各环节实施有效地自我监控。关注学生易出错的环节,比如忘记进位的,整数乘法涵盖了很多细心计算的好习惯,在竖式计算中既有乘的顺序及书写位置等关键知识,由于在计算过程中不仅要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相乘又要相加,同时还有进位的问题,任务比较复杂,因此,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规范书写的好习惯,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会有所帮助。

综上,计算能力是数学技能的核心成分。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科学有效的促进儿童计算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学生不能单纯靠记忆法则来习得方法和技能,需要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得到足够的训练,才能综合提高数学技能与数学素质。“水到渠成,无师自通”,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张秋爽.对数学核心概念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12年

[2]胡重光、杨高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之四(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O13CJC004)[J].湖南教育,2016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