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必读】三岁前是语言发育黄金期,让宝宝早开口更聪明

 老沔城人 2020-01-13


【父母必读】

三岁前是语言发育黄金期,让宝宝早开口更聪明

作者:春枫柠檬


    “贵人语迟”这四个字,本是出自《论语》之中,解释出来的意思是指,有思想的人是不会多说话,抢着说话!但却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现!这样的错误理念,很可能让家长错过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期。



    三岁前是语言发育的黄金期

    0~3岁是宝宝语言发育的黄金期,孩子非常喜欢“鹦鹉学舌“,模仿成人的语气,讲话。模仿的过程是语言储备的过程,这是学会语言的基础。当宝宝的语言一旦出现,发展会非常快,在宝宝一岁左右可能只会说几个词,但到了一岁半,就已经有200个词汇量了。所以在这个时期如果宝宝得到良好的语言刺激,父母别错过。



    宝宝在未来沟通能力更好,写作和阅读能力更强,更善于言辞,成为“伶牙俐齿”的孩子,这也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所以,父母要帮孩子抓住这个黄金期!

    下面是三岁前宝宝语言发展的特点:

    台湾长靴猫绘本馆教学督导柯佩岑指出,每个孩子的发展历程不同,不能以此来界定孩子不会说话或语言能力不佳。有些孩子可能因为语言能力发展较慢,或是整体发展迟缓而产生语言障碍,但其实以医疗的角度来看,除非有很明显的特征、外观表现,或是已诊断出有特殊疾病,例如:自闭症、听障、唐氏症等,否则在六岁前都只能用「疑似」来表示,不能很明确地下诊断。六岁是关键期,不论宝宝发展如何,家长都可以用一些语言游戏、开发技巧去引导孩子进行语言开发。而语言开发的定义即为在特定阶段或适当时机,父母给予适当鼓励、引导与活动,让孩子更有动机、兴趣与爸妈互动,可能透过声音、肢体等非口语的互动来学习。

    0~1岁 赋予声音意义化

    宝宝刚开始不会说话,就只能用肢体、表情、声音来沟通,基本上会从6个月左右进入玩声音的阶段。孩子开始玩声音的过程中,发出像:「吧吧吧」等声音,除了开始运动口腔肌肉,家长的反应和引导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若孩子发出「吧吧」的声音时,突然爸爸出现了,并且很惊喜地认为在叫爸爸,孩子就会发现原来发出这个声音时,爸爸就会出现,这些声音就会被父母意义化。柯佩岑督导解释,语言并非天生,而是在游戏、陪伴的过程中,父母观察孩子的需求,并且赋予足够的意义。

    6个月后,孩子开始运动口腔,舌头、牙齿、嘴唇、脸颊,可能会喷口水,这都是一种练习,父母只要给予足够的引导,或是夸张的鼓励,孩子就会不断尝试如何发出各种声音,慢慢累积到1岁之后,才有能力形成所谓的语言表达。现在营养充足,孩子的发展都很快,只要父母有足够且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语言发展都会进步得很快。

    6个月~1岁前都属于玩声音的阶段,此时父母可给予大量鼓励且夸张地回应,并持续赋予这些声音意义。柯佩岑督导表示,父母都会猜测孩子的反应,大量且夸张的回应会鼓励孩子持续进行并拓展这样的行为,即属于一种语言开发。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与任何发展都很在意,这时候透过这样的引导与互动,帮助孩子发出不同声音,会建立孩子使用脸部肌肉、器官发出声音的模式,久而久之就成为未来的语言基础。1岁前玩声音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有足够机会运用口腔器官,大哭或喷口水也都是练习。

    1~2岁 爆发期的前置累积

    1岁之后,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都听得懂但是不肯说,他可能知道这是杯子,但就是不愿意说出杯子两个字。柯佩岑督导说明,其实语言能力可分为语言理解跟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就是听和理解的能力,表达就是能够说出来。但一般而言,理解能力的发展会早于表达能力,在评估语言能力的过程中,会希望1岁半左右的孩子要认得80~100个词汇。不一定要说出口,但是要认得并且理解,理解之后才能表达。2岁之前要尽量累积孩子的词汇量,可能带孩子出去玩,认识周遭环境和动植物等,或许孩子在当下没有反应,但不代表他不懂,可能是在汇整或累积,但要撇除先天障碍或疾病。

    一般而言,语言爆发期会定义在1.5~2岁之间,或是2岁之后,而语言爆发期的前置作业,就是1.5岁以前的累积词汇量,没有累积就不会有爆发期。爆发期还有个前提就是会有模仿,当孩子模仿「ㄉ」、「ㄑ」等声音的时候,代表他的舌头或牙齿是可以稳定控制的,柯佩岑督导表示,语言能力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建构起来,需要一段前置练习与暖身。因此,语言能力并非天生,有30%是先天条件,70%则是后天的教养、互动与练习。

    父母可能会将孩子的行为观察得很入微,甚至放大、想象得很严重,但父母可以由此累积,会因应孩子各阶段发展,1岁以前是单音、单词,此时会鼓励家长给予孩子足够回应或是模仿孩子。1~2岁可以称为单字期或是多字期,此时孩子开始会使用有意义的词汇,开始知道「抱」是指抱抱,会用很明确的字去表达他的意思。在这个阶段,除了单音的发音和表达之外,父母可以尽量拉长句子,将话语里的音节变得更多元。建议父母在回应时,要比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能力更高一阶,面对1~2岁的孩子可以用2~3岁的能力去引导,孩子听久了就会理解,只要父母愿意多示范,就能帮孩子累积足够的能量。

    2~3岁 语言能力分水岭

    2岁之后就会开始使用短句,例如:我要……、我不要……,此时的孩子开始出现较完整的长句子,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分水岭。若家长发现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进度较慢,通常都是2岁时咨询医师,由于2岁前在累积词汇量,若孩子在前面几个阶段都有达成,但仍然没有很明确的语言沟通,或是顶多听得懂,但并没有相对应的口语表达模式,建议可以咨询专业医师,查看生理结构是否有状况,包含听觉、舌头等发音器官,或是单纯只是因为尚未建立沟通模式。

    有些孩子不说话的原因是父母都太了解他,他不需要说话就可以满足需求,但柯佩岑督导认为,有需求才会有沟通,若需求立刻被满足,孩子只需要用手一指或是哭两声就能获得,表达能力就不会进步。有些父母害怕,也舍不得孩子哭就立刻满足他,但有时候可以假装不知道孩子的意思,让他学习调整表达方式,从很初阶的肢体沟通跨到语言沟通,才能帮助孩子。建议父母可以提早观察孩子的沟通状况,并协助建立符合其年龄层的沟通模式。2岁后就会将主词带进句子中,不再只有单词,虽然句子不是那么完整,但开始有主词的概念,或是句子开始变长。此时也开始认得颜色,这时候父母可以试着再给他选择,例如:要红色杯子还是黄色杯子?将颜色或形容词的概念教给孩子。

    做好这五点,养出“伶牙俐齿”的孩子

    一,听儿歌

    儿歌本身就是专门针对低幼儿童,儿歌的特点有节奏感、句式简单、朗朗上口,能够让孩子快速理解并且学会,从而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常听儿歌的孩子的听力记忆也会更好,听力记忆对于孩子以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有帮助。

    二,给宝宝讲故事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那么小,也听不懂啥,等宝宝三岁再开始讲故事!这是误区,不然胎教也不会如此盛行,宝宝1岁前听故事,可能会表现的没有耐性,但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会注意到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即使宝宝没有耐性,家长也要坚持给孩子讲下去。对1岁以内的孩子,父母要选择布书,妈妈讲故事的时候,宝宝总喜欢用嘴去尝一尝,每次5分钟到10分钟即可。当孩子2岁以后家长可以安排睡前讲20分钟绘本故事,在锻炼语言的同时还能引导孩子养成刷牙、上厕所、等等的良好行为。3岁以后可以讲一些富含哲理的故事,时间可以延伸到30~40分钟。

    三,父母要陪宝宝多聊天

    据一项跟踪调查显示,通过聊天宝宝能获得的知识,提高的语言能力的速度是不聊天的4倍,所以父母平时陪孩子聊天很重要,每天抓住机会就和宝宝聊天,即使在宝宝还不会回应的时候也要聊天,宝宝不能明白语言但却能感受到情绪,所以聊天时父母要绘声绘色,等到孩子2岁以后可以聊的就更多了。

    四,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

    孩子在6岁前擅用右脑,6岁后逐渐会过渡为左脑。在左右脑分工理论中,左脑主管语言、逻辑、分析、推演。右脑主管图像、直觉、第六感等等。所以在宝宝6岁前,有意识的锻炼左脑的潜能,也可以提高语言能力。父母可以选择激发大脑潜能的游戏书,作为亲子互动游戏!

    五,宝宝表达需求的时候,鼓励宝宝说出来

    在3岁前,父母跟宝宝聊天,讲故事,做游戏的时候,要给孩子语言表达的机会。随时注意着宝宝是否有表达欲望,当发现时就鼓励宝宝说出来,即使发出来只是咿咿呀呀的声音,也是一种进步。宝宝说不好的时候,父母不要着急,不要去责备孩子。



    当宝宝因为着急说话结巴时,也不要急于纠正,这都只是在语言发育黄金期的正常表现。不要用宝宝的语式去教孩子,当孩子说“我要吃果果”的时候,家长要去正确引导,问宝贝,你是想要吃苹果吗?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记住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并且给予孩子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