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之五刺》

 野之老 2020-01-15

题目的意思很简单,具体就是指适应于五脏相关病变的五种临床针刺方法。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与人体五脏相关病变所对应的五种临床针刺方法的具体含义及其操作方法。


对此,相关经文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文刺嘲,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引,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州,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嘲,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引,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此段经文说,针刺法中还有与人体五脏相关病变所对应的五种临床针刺方法,其具体分解如下:


第一种叫做“半刺法”。其中所谓的“半”,就是形容浅的样子;而“半刺法”则说的就是浅刺进入皮肤后,很快即急速出针,而并不损伤肌肉的一种针刺法。此出针动作就好像拔去毫毛一样迅速轻便,而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使皮肤轻微地感受一下刺激,并疏泄皮肤浅表部的邪气。因为肺主皮毛,所以这即是和肺脏相应的针刺法了。此法对应于现代,则相当于现代皮肤针的叩打刺激法。


第二种此法叫做“豹文刺法”。这种所谓的“豹文刺法”,就是形容针刺的部位较多,形如豹身上的斑纹一般。这同时也是一种多针出血法,指在病变部位的前后左右部位针刺多下,并使刺点象豹的斑纹一样的针刺法。这种刺法的原则是以刺中络脉、放出郁血为标准;通常用来消散经络中的郁血。又因为心主血脉,所以这是和心脏相应的针刺法。


第三种刺法叫做“关刺法”。所谓“关刺法”中的“关”,就是指关节;本法以针刺关节附近的部位为主,故称关刺。所以具体的“关刺”就是直刺两侧四肢关节附近的筋脉尽端,此法用以治疗筋痹病。(而所谓“筋痹”,就是一种以四肢拘挛,关节疼痛,不能活动为特征的病证。)但需注意的是,针刺时要注意不能使它出血!又因为肝主筋,所以本刺法是就是与肝脏相应的一种针刺方法。这种刺法也称为“渊刺”,有时也可称作“岂刺”。


第四种刺法叫做“合谷刺法”。这里所谓的“合谷刺”在此并非指针刺大肠经的合谷穴,而是指针刺人体分肉之间的部位。就是在患处从中间向左右两侧各斜刺一针,形成“个”字形;就像鸡足一样,并将针刺入到分肉之间的针刺法。此法用以治疗肌痹病;注:此肌痹就是因感受了寒湿之邪而使皮肤肌肉都发生疼痛的一种痹证。因为五脏中脾主肌肉,所以这是一种和脾脏相应的针刺法。


第五种刺法叫做“输刺法”。此处“输刺法”中的“输”就是输送通达的意思;还有,此之“输刺”与前文十二节中的“输刺”意义相同,都是指用深刺法来输泄骨节间的病邪。具体此“输刺法”在操作时要求,进针与出针的动作都必须较快!直刺而人,直针而出,且要将针深刺至骨的附近;此法用以治疗骨痹病。因为肾主骨,所以这是一种与肾脏相应的针刺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