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拮抗松弛术-颈后区

 疼痛康复研究 2020-11-05

颈后区压痛点见下

常见颈后压痛点

治疗指征颈后区1枕骨隆突

枕部和(或)颈椎功能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枕骨下和前额及眶周的头痛。

压痛点定位

在枕骨隆突与头半棘肌和头后小直肌内侧缘联合处侧下方的下项线上。从前方和侧方向肌肉处按压。

颈后区1枕骨隆突压痛点

治疗体位:(屈曲,向压痛 点方向侧弯,向远离压痛点方向旋转)

1.术者一只手托住患者枕部往头顶方向牵引,另一只手贴住前额往下颌方向推送,以这种方式屈曲患者头部。

颈后区1枕骨隆突:枕部屈曲

颈后区1枕骨隆突:枕部屈曲

颈后区1枕骨隆突:枕部屈曲

2.术者施以小幅度微调运动(稍许屈曲,可能需要一点向同侧侧弯或向对侧旋转),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枕部颈后区1、颈后区2

治疗指征

枕部或颈椎功能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头部后外侧疼痛及眼球后疼痛。颈后区2的临床表现可能更多的是眶周和(或)颞部头痛。

压痛点定位

颈后区1(枕部):在枕骨隆突和乳突之间的下项线上,与头夹肌和(或)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和头上斜肌相关。

颈后区2(枕部):在头半棘肌内的下项线上,和枕大神经相关,。向前侧按压。

枕部颈后区1:枕部颈后区2压痛点

治疗体位:(伸展,向远离压痛点方向侧弯和旋转)。

1.将患者头部伸展至功能障碍节段水平;可视情况轻度按压寰枕关节。

枕部颈后区1:治疗体位

枕部颈后区2:治疗体位

枕部颈后区1;颈后区2:替代方法

枕部颈后区1;颈后区2:替代方法

2.术者施以小幅度微调运动(稍许屈曲、向对侧侧弯或旋转),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3.替代方法:伸展、向对侧旋转和微调。

颈后区2、颈后区4-8棘突(后正中线)

治疗指征

颈椎功能障碍。患者可能表现颈后疼痛和广泛头痛。

压痛点定位

颈后屈2后正中线:在C2棘突上方、侧上方或棘突尖上。在解剖学上可能与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和头下斜肌相互关联。

颈后区2-8中线处压痛点

颈后区4-8后正中线:在棘突下方、侧下方或棘突尖上。颈后区4在 C3棘突下方,颈后区5在C4 棘突下方,以此类推。在解剖学上可能和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相关。

治疗体位:(伸展,向远离压痛点方向侧弯和旋转)

1.将患者头部伸展至功能障碍节段可能需要极小的向对侧侧弯和旋转。

颈后区2:治疗体位

颈后区5:治疗体位

颈后区5:治疗体位

颈后区7:治疗体位

2.术者施以小幅度微调运动(稍许屈曲、向对侧侧弯或旋转),直至压痛点完全,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 70%。

颈后区3棘突(后正中线)

治疗指征

颈椎功能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枕部疼痛、 耳痛、耳鸣和(或)眩晕。

压痛点定位

在C2 棘突下方或侧下方。在解剖学上可能与枕大神经和(或)第三枕神经和(或) C3 神经根支配的肌肉(例:中斜角肌、头长肌、颈长肌)相关。从后侧向前侧按压。

颈后区3中线压痛点

治疗体位:(屈曲,向远离压痛点方向侧弯和旋转)

1.将患者头部屈曲至功能障碍节段,向远离压痛点方向做最小的侧弯和旋转。

颈后区3:治疗体位

2.术者施以小幅度运动(稍许屈曲、向对侧侧弯和旋转),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颈后区3-7关节突(侧线)

治疗指征

颈椎功能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颈痛和头痛。

压痛点定位

在关节突后外侧,和功能障碍的节段相关。在解剖学上可能和横突棘肌群(颈半棘肌、头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相互关联。

颈后区3-7侧面压痛点

治疗体位:(伸展,向远离压痛点方向侧弯和旋转)

1.用最小至中等程度的侧弯和旋转将患者头和颈伸展至功能障碍节段。

颈后区3:治疗体位

颈后区3:治疗体位

颈后区6:治疗体位

颈后区6:治疗体位

2.术者施以 幅度微调运动(稍许屈曲或旋转),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或至少减轻 70。

系列文章

最"懒人"的治疗术

拮抗松弛术——颈前区

【面授课程】临床神经诊疗班

面授课程】临床筋膜带教班

面授课程】临床内脏带教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