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司制度: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

 袁承志dtau70na 2020-01-1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受地形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们群居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所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民族之间的兼并战争的展开,民族融合在所难免。从古代的王朝建立以来,一直就要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特别是在秦朝完成大一统,奠定中国版图开始,民族之间的交往、联系就更加密切了,就迫切需要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又或者说是不同地域之间的关系,来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稳定社会。

从秦汉开始,中央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管理制度被称为羁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区域是由当地的贵族或是部落首领直接管理,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变、经济发展形式也不变。这样一来,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就更加全面了。到了元明清时期,对前朝的羁縻制度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新的土司制度,管理的地域主要对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个制度下的官员有的由中央任命,与羁縻制度有所差别。在土司制度的管理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稳定了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的具体情况。

土司制度: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首先要知道土司制度的历史渊源,即羁縻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

“羁”的意思是指用军事和政治力量进行约束,而“縻”是指给以物质上的安抚。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军事、经济、政治的相互力量对边疆地区进行管束。最早的羁縻制度发源于秦朝,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就湘西地区的部落进行了管理。这个时期的管理方法就是最初的羁縻制度。据记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这里采用了“以夷制夷”的办法。通俗来说就是借助当地的部落首领或是贵族的力量对该区域进行间接的管理。这一地区归入中央版图,但是中央不直接管理。

汉朝时期对地方民族部落的管理也是实行的这种制度,《十道志》中记载说:“汉高祖时,酉、辰、巫、武、沅等五溪之地,巴氏五兄弟各为一溪之长”,虽然这个时期对地方的管理多是采用的这个方法,但是制度的实施并不严格。而且汉朝初期在各大洲推行了察举制度,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重心不在少数民族。随着部落力量的壮大,汉朝王室衰微,到了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严重,汉族的政权岌岌可危。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状况一直存在,国家政权林立,更新换代频繁,多数政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这个时期的羁縻制度已经崩溃。

隋唐时期完成了新的大一统局面,鉴于前朝的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就更加严格了。羁縻制度在这个时期才真正算得上是作为一个制度而存在。《册府元龟》中记载:“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朕祇应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蕃服,宜与和亲 。”说明这个时期对某些疆域的治理依然不同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形式,碍于当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征,可以实施不一样的刑罚制度,并且通过和亲的方式来增进民族之间的联系。羁縻制度下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被称为羁縻州、羁縻县、羁縻峒等,还是由原来的贵族进行直接的区域管理,并且定期朝贡。

土司制度: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

唐末之后又出现了与东汉末年一样的状况,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状态基本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似。宋朝建立之初,继承了唐朝对少数民族地域管理的方法。并且主动分疆土给有能力的部落首领,以笼络少数民族,稳定周边的环境。但是宋代的军事力量微弱,不足以对地方部落势力起到威慑的作用。所以到了南宋末期,地方势力又强大起来,直接导致宋代的灭亡。

土司制度: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

其实,一直以来,羁縻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对民族地域的首领或者地方部落的管理名称做了改变。到了元朝时期,地方部落的势力依旧很强大,为了进行这些地区的管理,元代重新规整了管理制度。《施南府志》就说到了在元朝统治施州之后,由于叛服无常,元王朝为进一步笼络这些豪强,就广泛地设置土司,进行绥抚。自此,羁縻制度就演变成土司制度。

到了明朝初期,土司制度依然在推行,为了进一步维护封建统治,在土司之上又设立了指挥使司的官职,相当于是层层分封进行管理,相对削弱了部落贵族的势力。明朝时期的土司制度除了通过分级的方法削弱土司的势力,还严格规定了这些地区的贡税。其实在宋代之前的,羁縻制度下的部落首领对朝廷承担的赋税不具有强制性,在宋代时期,由于其军事力量薄弱,所以对部落提出的贡税要求并没有很好地执行。明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削弱土司力量的先例,所以到了清朝,对土司力量控制得更加严密,直到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土司制度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清王朝的覆灭,新中国成立推行了新的民族政策,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羁縻制度”,也就是土司制度不复存在。

二、元明清时期土司制度下区域自治的基本情况

元朝的土司制度没有突出的表现,从元明清三个时期来看,元朝继承了宋代的羁縻制度,只是对人员的称谓上做了一定的改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土司力量,土司力量依旧很强大,这就间接导致元代最后的灭亡。所以明朝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开始全面管理控制土司力量,所以这个时期的土司制度发挥的力量也是历史中最大的。

说也奇怪,明代的土司制度一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土司制度也开始衰落。这可能就是“盛极而衰”的大概含义吧!其实,土司制度在明代时期分为两个部分的管理。一种就针对汉族人与其他民族混居的地域实行“流”的管理政策,对完全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实行“土”的管理方法。所以,到了清朝,雍正直接进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土司制度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土司制度: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

那么土司制度下,地方部落与中央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明朝时期的土司制度下,在官职方面,首先有文职和武职的区分,两者的力量相互牵制。再有就是大小的土司之间也是有隶属的关系的,他们之间一般是宗亲的关系,这种制衡地方势力的方法与汉朝的推恩令相似,这样一来就进一步牵制了土司的力量。

再有,土司的职位具有世袭的特点,以便地区势力稳定,巩固长期的利益关系,但是流官不具有这样的待遇。土司要定期向中央王朝纳税,提供贡品,这是土司部落要履行的基本义务。土司职位是具有升降空间的,这就与大小土司之间的制衡有关了。总的来说,土司制度在明朝发展的水平最高,主要是因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必须将地方的势力进行严密的掌控。所以,明代之后,基本没有因为地方势力太过于雄厚而威胁到中央统治的情况出现。

最后就要特别提到清代的改土归流政策了。元朝虽然完成了大一统局面,但是其实对地方的管理很不到位,尤其是元朝的军队常年展开对外战争,却连自己国家的部落力量征服不了。所以,明朝时期已经开始酝酿改革的办法了。改土归流就是将土司管理的地域实行流官治理的办法,完全消灭土司力量。由于明朝时期,土司力量还很强大,不能强制性进行改革,所以就实行了相对缓和的办法使得土司力量被慢慢消减。

对于某些属于土司管理的地方,因为没有子嗣世袭职位,就派流官对这些地方进行管理。这就是明代初步的改土归流办法。到了清朝,明朝的政策更大程度上削弱了土司力量,再有就是清朝的军事力量强大,有足够的势力对地方进行强制管理。所以清朝雍正期间就直接颁布了这一项政策,取消了土司世袭制度,重新在这些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轮流管理。

三、那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历史上著名的土司力量!

从宋代开始,缅甸就以国家的形式存在了。元朝建立时期,长期展开对外的战争,当时就与西边的缅甸部落展开了几次战争,并且取得了胜利。由于内部叛乱势力崛起,导致缅甸内部纷争不断,已经无力与强大的元朝做抗争。所以,最后缅甸国在和平谈判的基础上,愿意归于元朝的统治之中,元朝对缅甸实行的便是土司自治制度。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又有利于民族与地方的和谐发展。元朝灭亡之后,就进入了明朝的统治,这个时期,缅甸内部还是分裂割据的状态。对于这种情况,明朝只收回了缅甸部分地域的管理权力。不服从的地域形成的军事力量一直威胁着明朝的统治,直到万历年间抗缅战争才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在清朝时期,南部的敌对势力没有挑起过多的纷争,至此,云南边境得以安定下来。

土司制度主要是运用于古代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民族部落管理。所以,与缅甸土司相似的土司力量还有泰国土司和老挝土司。泰国土司在元明清时期与中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这个时期的泰国土司的地域要比今天的泰国地域更加广泛。随着元朝的大一统局面的建立,泰国的北部地域被划到了元朝的区域管理之中。和缅甸王国一样,泰国土司内部也分了几股力量。

在明朝时期,和缅甸土司的军事对抗中已经动用了云南的大部分军事力量,无暇顾及正南方向的泰国土司反对势力。现在看来,明朝曾经统治的泰国土司就是现在泰国的北边区域,他们的历史经历相似,他们都曾与中国封建社会建立起过联系,在一定时期促进了两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

土司制度: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最后,总结古代土司制度的历史意义

从更长远的历史来看,古代社会中的羁縻制度就包括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它的存在稳定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逐步建立起了个别民族对封建国家的归属感,为今日社会的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情感支撑,为今日的民族管理政策提供了历史经验。

此外,土司制度下的民族部落依然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多,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古代民族文化的发展,还丰富了当今的中国文化。当今的中国正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所以我们本着和谐发展、实现共赢的原则,民族之间和平共处、共同进步,这一点主要得益于在中国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与各个民族关系之间形成的相处默契。

土司制度: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土司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有着一样的历史脉络,各个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促成了今日中国文化繁盛的局面。站在今日国家交往的角度来看,土司制度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很早就建立起了联系,曾经发展过友谊,也发生过战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我们共有的历史,是文明交流的初步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