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失眠,首选的治疗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 你为什么失眠? 1987年以来,很多研究认为,失眠的原因有「三因素」,也叫「3P模型」: 易感因素:指某些人因为遗传或性格原因(神经质,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他们发生失眠的门槛很低,就算没有诱发因素,也容易失眠。 诱发因素:指诱发失眠的一些因素。比如:工作压力,人际交往矛盾,生活变故等等「应激事件」。如果你本来就有「易感因素」,再加上「诱发因素」,你就很容易发生「急性失眠」,也叫「短暂性失眠」。 维持因素:指持续影响睡眠的一些因素。急性失眠非常普遍,很多工作压力大的职场人士都出现过。但是,这种失眠是一过性的,在压力这些应激事件解除后,失眠会好转。 所以,急性失眠不可怕,我们要关注的是,要防止急性失眠转为慢性失眠。 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维持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醒着躺在床上的时间过多」就是最重要的「维持因素」。 不吃「安眠药」,也能睡好觉 我们都知道,长期的失眠往往是由不良的睡眠习惯和不正确的睡眠认知造成的,而CBTI的核心就是纠正这些不良睡眠行为和认知,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治疗失眠,尤其是慢性失眠症,首选的方法并不是药物,而是「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最新的欧洲指南,澳大利亚睡眠协会(ASA),中国失眠症相关指南都建议: 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案。 CBTI在欧美国家已经开始了二三十年,治疗手段很成熟,如果患者积极配合,有效率可以达到80%左右。而且,长期来看,CBT-I的疗效优于药物疗法。 我也能从CBTI中获益吗? ■ 原发性失眠 睡眠卫生不良性失眠 ■ 共病失眠 合并精神科疾病 e.g.癌症慢性疼痛、艾滋病 e.g.抑郁症、PTSD、酒精依赖 ■ 其它特定病人组 老年人 儿童及青少年 真的这么神奇吗?我想试试 速眠医生 非药物失眠疗法-CBTI 小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