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瑾就义前提出三个条件,李钟岳准了两个,为何第一个却死活不同意?

 牛人的尾巴 2020-01-20

答:秋瑾是一个个性非常张扬的人,她虽是一个女儿身,却能骑马击剑,而且,性情豪爽,不拘小节,豪气冲天。

说来也奇怪,秋瑾曾祖、祖、父三代仕清,父亲秋寿南,更是官湖南郴州知州。

但秋瑾内心却有强烈的反满排满愿望。

她曾赋诗兴叹“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博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恨不得效仿汉初张良,拿个大铁椎去椎死清帝。

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结交到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一批反清志士仁人,意气相逢为君饮,结秘密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白话报》,加入洪门天地会。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天地会,秋瑾还被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再后来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这个时候,秋瑾的诗作越发慷慨激昂,她经常一手执酒杯,一手提刀,大唱“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

不难看出,秋瑾对于反清活动,是热情高涨、信心百倍的。

有人劝秋瑾低调一点,内敛一些,立刻被她斥为胆小鬼、鼻涕虫。

周作人在《鲁迅的故事》中记叙了一段秋瑾斥骂鲁迅的史实。

当时(1905年)日本政府为了限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二日颁布了所谓《清(韩)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留学生们群起罢课,以示抗议。

湖南留学生陈天华甚至投海自杀以勉励同学们进行斗争,维护爱国的权利。

面临被“取缔”的命运,留学生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回国实行革命,另一派主张忍辱负重,办学救国。

秋瑾属第一派,鲁迅属第二派。

《鲁迅的故事》中写:“《取缔规则》发表后,留学生大起反对。秋瑾为首,主张全体回国。老学生多不赞成,因为知道‘取缔’二字的意义并不怎么不好。因此,这些人被秋瑾在留学生会馆宣告了死刑,有鲁迅、许寿裳在内。鲁迅还看见她将一把小刀抛在桌上,以示威吓……”

秋瑾认为鲁迅等人是贪生怕死,大骂这他们,并拔刀威吓。

在场的徐双韵在《记秋瑾》中写:“秋瑾发言,力主回国,词意激昂,随手从靴筒取出利刀,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吃我一刀’。”

秋瑾回国后,果然和徐锡麟等人积极谋划起义反清。

他们约定:农历六月初十在安徽浙江同时发动起义。

这徐锡麟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人物,他在1907年7月6日行非常之事,刺杀了清廷安徽巡抚恩铭。

但在随后夺取安庆枪械库的战斗中,徐锡麟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秋瑾在7月10日收到徐锡麟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

由此可知,秋瑾已抱定了必死之心,目的是要唤起世人的觉醒。

这一点,和维新英雄谭嗣同的死颇为相似。

对于秋瑾的死,鲁迅是非常沉痛的,他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叹息说“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

也就是说,慷慨就义,正是秋瑾求仁得仁所想要的结果。

但是,却让送秋瑾上刑场、并负责监斩的山阴知县李钟岳精神上受尽折磨,最终不堪忍受,自尽以求解脱。

李钟岳是安丘县辉渠乡谋家河村人,自小刻苦读书,18岁中秀才,39岁中举人,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进士,先是代理浙江衢州府江山县县令,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月调任山阴县令。

李钟岳的人生轨迹是自科举考试诞生以来,成千上万贫苦读书人走向仕途、走向自己人生辉煌的艰苦奋斗历程。

如果说,李钟岳出生的时候早一点,是在康熙、乾隆甚至道光时代,他应该是个好官,造福地方、效忠朝廷,幸福地度过一生。

但他生活在清末,又偏偏遇上了秋瑾,而他又是个想当好官,心地善良。

在审问秋瑾过程中,他觉得秋瑾讲的东西好有道理,惭愧自己为满人效忠,不想让秋瑾死。

但,这怎么可能?

一来,秋瑾坚决求死。二来,顶头上司浙江巡抚张曾杨及绍兴知府福贵一再严令处决秋瑾。

那么,秋瑾就只有一死了。

这其实也不能怪浙江巡抚张曾杨及绍兴知府福贵的,他们没有李钟岳的觉悟,他们食君之禄,就必须为君分忧,从阶级立场来说,他们必须要秋瑾死——无论在哪朝哪代,造反都是死罪,甚至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1907年7月15日凌晨,32岁的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对比一下徐锡麟就义后的遭遇——心肝被残忍挖出炒菜吃。

秋瑾也有自己的担心。

在就义前,她向监斩的山阴知县李钟岳提请三件事:

1、准写家书与亲友诀别;

2、临刑不脱衣物;

3、勿以首级示众。

由于清廷没有明确提出在秋瑾死后“脱衣物”和“首级示众”的要求,所以,李钟岳爽快地答应了后两个要求。

但对第一个要求,他没法应允。

明摆着,秋瑾一心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是个名副其实的“政治犯”,怎么可能让她在死前留有书信?

而且,秋瑾也是傻,您留这书信下来,岂不是要牵连入自己的家人?

所以,李钟岳就“死活不同意”了。

饶是如此,三天之后,李钟岳还是被清廷以“庇护女罪犯”为由革职。

离任后的李钟岳一直纠结于自己是杀害秋瑾的凶手而内疚,不久就上吊自杀了。

李钟岳上吊之时,距秋瑾被害之日,不过百天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