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年代上海老照片:大都市下的小市民 光鲜背后几家共用浴室

 爱历史 2020-10-30


作为一座依靠工商业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城市,上海在二三十年代有过繁华,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沉寂之后,八十年代的上海又重新开始焕发自己的青春。(上海火车站)

上海这座大城市里不但有着南京路的商业繁华,还有着窄小逼仄的石库门,精致幽静的花园洋房,甚至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南京东路上的招牌)

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可以深刻体会到海派生活的浮光掠影。上海小开,老克勒和沪上淑女可能光鲜的背后依然是脱不掉的小市民。(头戴着大檐帽的孩子,相信许多长在80年代的男孩子都有这样一顶帽子)

刚刚解放时,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89平方米。而到了80年代初,把包括阁楼、灶台、晒台等所有能够住人的面积都算进去,人均面积也只有4.51平方米。所以在上海大都市的背后是离不开的小市民生活。(精神矍铄的上海老人)

当时许多人,即便场面上光鲜,回到家里,回到弄堂也仍然免不了要与邻居一起共享一个浴室。(上海校园因为空地不够,当时在街头做操的小学生)

即便男欢女爱的婚姻选择上,也离不开的是房子的话题。在当时大量离开了上海的知青,也因为种种原因面临着自己要不要回上海的抉择。(上海第一百货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

但不管怎样,八十年代的上海已经开始渐渐苏醒,市民也从中间感受到了即将带来的风潮,人们在焦虑和不安中充满了期待。(在豫园游玩的一家人)

弄堂里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后的一家三口

在豫园九曲桥上坐在栏杆上赏鱼的孩子们。其实作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来说,更羡慕的是右手边男孩头上戴着头盔。记得小时候表弟就有一个,让我眼馋了好久。

虹口公园里打扑克牌的老人

豫园商业街上与父母一起游玩的孩子

上海虹口机场附近的工人住宅

弄堂里的母子

重又出现在上海街头的“红头阿三”

改革开放后,老人们又重新开始在虹口公园里打起了麻将

虹口公园里略显简陋的电动船

当时住宅区里的空地就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

八十年代的弄堂里散发着臭味,家家户户都备有马桶。

被奶奶抱着怀里的孩子,现在也已经开始奔四了。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