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标志,那么陶器就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见证者。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陶器出现在湖南玉蟾岩遗址和仙人洞遗址,距今一万八千年至两万一千年。与陶器同时出土的还有人工栽培水稻颗粒的出土,说明早在两万多年前的湖南仙人洞地区和玉蟾岩地区的人们就已经完全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 马家窑彩陶图片资料,请参看马家窑彩陶图集。 距今8000年前的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半坡遗址,距今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老宫台遗址,以及距今5700多年的马家窑遗址都出现了大量的精美的彩陶陶器。由此说明彩陶在中国的出现至少在8000年以上,最早可达上万年!关注微信公众号:人类起源与文明传播,讲解文明,解读甲骨文。 彩陶与之前的普通陶器不同,除了陶器的外形更加多种多样之外,在陶器的表面上还出现了许多之前所没有的精美彩色图案。尤其是在大地湾和马家窑的彩陶陶器上,不但图案色彩艳丽、精致,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字 距今5700年前的马家窑文字 如果说八千年前的大地湾彩陶上的文字是刻划符号的话,那么5700多年前的马家窑彩陶上的“巫”字则毫无疑问的是文字!而且这个“巫”字已经被当前的学术界认定为甲骨文的“巫”字,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可被释读的文字。 但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整个学术界对于马家窑彩陶上出现的甲骨文“巫”字的认定是错误的,这个字不是甲骨文,也不是“巫”字,而是金文的“癸”字! 金文的“癸”字: 至于为什么是金文的“癸”字而不是甲骨文的“巫”字,不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后面我会在甲骨文新解中专门解读甲骨文和金文的“巫、癸”二字的,希望大家留意。 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是所有人都不关注的东西,就是5700多年前的马家窑彩陶和8000多年前的甘肃大地湾彩陶陶器上的精美图案和文字是怎么绘制和书写到陶器上的? 以上四张图片为马家窑彩陶 无论是大地湾彩陶还是马家窑彩陶,虽然相隔将近3000年的时间,但其图案的样式、绘制方法,以及跟随彩陶一起出现的各种文字符号都十分接近,且有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字符号不是符号,而是有意手写在陶器上的文字,因为如果是随意刻划的记事符号,其就不可能出现与马家窑陶器上的文字或符号相一致的现象。那么,既然8000多年前的大地湾就已经有了文字,为什么除了彩陶上的符号之外就没有发现其他的文字记录呢?为什么比大地湾晚将近3000年的马家窑遗址也是这种情况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大地湾彩陶和马家窑彩陶上的绘画和文字的书写方式,从彩陶上的绘画来看,很明显是用毛笔画上去的,因为在彩陶的画面和笔画上我们发现了毛笔刷过的痕迹,从所谓的甲骨文“巫”字的写法上我们也发现了只有用毛笔书写才能出现的笔画样式,再者,由于彩陶上的画面非常复杂和规律,几何图形的体现也非常完美,所以我认为非毛笔的使用不能画出如此精美的彩陶画面。关注微信公众号:人类起源与文明传播,讲解文明,解读甲骨文。 毛笔,是中国传统书画最常见的绘制工具,不仅是在上古、远古时代,就是今天,人们依然在使用毛笔书写作画。毛笔即可用来写字,又可用来绘画,往往是写字较易,绘画更难。从大地湾和马家窑相隔将近3000年的彩陶画面和文字来看,毛笔早在8000年前的大地湾和5700年前的马家窑就开始应用于绘画和书写了。因此,我认为早在8000年前的中国,已经不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成文了,而是用毛笔将文字书写在某种载体上,如:石板、木板、竹片、陶板、土墙……等等载体之上。 无论是远古、上古还是今天的我们,在做事的程序上都会选择拾易弃难,谁会在有简单易行的情况下去选择麻烦费劲而事倍功半的做事方法呢?谁会因为今天的书写是为了让几千年后的人们看懂发现而写呢? 毛笔的产生和运用对于文字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历史性的推动作用,其扩大了文字的使用范围,加快了文字的书写速度,使单个或几个文字的刻录方式转变为大量书写成文的表现方式,原来只能用坚硬的工具在较大的兽骨与龟甲上刻录几个或十几个文字,但毛笔的产生和运用,却能在更大的选择范围内书写文字并连字成文,极大的推动了文字的发展与应用。 或许正是因为用毛笔书写文字的先进性,致使今天的我们在已经发掘出的各个遗址中很难发现文字的痕迹,因为那时用于书写的墨汁颜料都是天然的或是某种矿物质的,时间一长就容易褪色老化,几千年或上万年后就会变成踪迹皆无的无字天书。中国上古不是没有记载,中国上古不是没有历史,只是因为中国的文字太过发达,只是因为中国的书写方式太过超前与先进,所以没有留住对往昔辉煌与灿烂的记载与描述。 既然早在8000多年前的大地湾和5700多年前的马家窑已经开始运用毛笔书写作画,那么距今只有3500年的殷商时代还有什么理由在兽骨和龟甲上刻字记录呢?因此,我认为殷商出土的甲骨文绝不是描述殷商时期的内容,而是更加久远,远在距今一万年或两万年前发生在中国的事情。在此,我再次强调,距今5700多年前的马家窑彩陶上的“巫”字不是甲骨文,而是金文的“癸”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金文来源于甲骨文,甲骨文是金文的前身,由此,我更加认定殷商所使用的文字是金文!可以说甲骨文和殷商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我们发现的甲骨文残片只是殷商的博物馆,只是殷商国君的收藏品,而不是殷商时期的使用文字,因为殷商时期的人们也不认识甲骨文! 不要忘记转发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长篇连载,人类起源与文明传播 |
|
来自: 动力实体能 > 《祖规祖法(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