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鄞丨孩子诊断了ADHD,家长该怎么办?

 笑看春月秋风 2020-01-22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一旦孩子被诊断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家长常常有许多担忧。甚至有些家长特别惶恐,不知所措。如果孩子被诊断为ADHD,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在这里我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理,以排除家长们的担忧。

明白孩子发生了什么

ADHD患儿,属于容易被误解的群体。他们大多数并没有反常的言行举止,只是普通孩子有的“毛病”更加明显。比如,特别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丢三落四、更加容易发脾气等。在他们喜欢的领域或者事情上,仍然表现非良好,比如,看电视、画画、玩乐高、看课外书。因此,家长们常会认为“他们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做不好,就是因为态度的问题、家庭教养的问题”。

虽然目前对于ADHD的病因仍不太清楚,但是,学界的共识是:ADHD是神经发育方面的障碍,主要与脑部神经发育有关。也就是说,后天的社会环境(如亲子教育、学校教育环境等),不是直接导致ADHD的原因,但可能会加重或减轻ADHD的症状。

因此,家长们要清楚,ADHD不是家庭“教出来的”,而是孩子自身有“不足”。明白接纳这一点,我们就能接纳孩子,也能接纳家长自己。既然孩子有能力的“不足”,家长自然需要引导、管教,但要减少不必要的指责、批评,要管理好家长的情绪。

如何治疗ADHD

一般来说,部分ADHD的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注意力、自控力、执行力等各个方面会逐渐完善。但孩子们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甚至到了成年,还有大约30%的孩子症状依然存在。在症状存在的期间,我们要如何应对?

学龄前期ADHD患儿的非药物选择

大部分ADHD治疗指南(如美国儿科学会AAP的ADHD诊治指南、中国ADHD防治指南),对于学龄前以及幼儿园阶段的患儿,一般要求进行行为干预。行为干预要求患儿和家长双方同时进行,教学并强化积极的行为。也可以进行注意力、执行力的训练,有些训练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

通过这些干预,可以帮助改善患儿在家里和学校的行为,获得功能的提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学龄期ADHD患儿的药物治疗

对于上了小学的ADHD患儿,若症状依然明显存在,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是首要的选择。一线的选择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另一类是非兴奋剂,如托莫西汀。对于不同患儿,医生会结合其他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药物。

对于药物,家长们需要学会“科学”看待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正所谓“两相其害取其轻”,ADHD核心症状的存在,会明显影响孩子的学业、社交,甚至人格的健康发展,更严重的会影响家庭的和谐相处。但若药物的副作用,是可控、可处理、可接受的,我们就可以大胆、谨慎地使用药物治疗。

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以下的事情需要注意:

A.在医嘱下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使用剂量、是否加量、是否有“药物假期”等。实际上,遵照医嘱使用药物,极少会发生家长们担心的“依赖”或者“成瘾”的结果。

B.ADHD人群的身高、体重都普遍低于正常人群。但是,不论何种药物,长远看来,对于身高、体重的附加作用,都不明显。

C.ADHD药物,一般不会影响认知功能,甚至能够提高某些领域的认知功能。

D.定期评估。使用药物治疗之后,一般都需要定期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功能状态、症状严重程度、躯体情况。一般6-12个月重点评估一次,也可根据需求作相应调整。医生会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药物治疗。

E.有时候,ADHD患儿会合并有其他的问题,比如严重的情绪问题,医生可能会考虑合并其他的药物治疗。

学龄期ADHD患儿的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家长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

A.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不论孩子是否患有ADHD,每个家庭都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认知接纳家庭成员,接纳每位家庭成员的不同。家长要避免给孩子贴“道德标签”,要去关注如何解决问题。

B.制定并执行家规。对于ADHD的家庭,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孩子比较小,家规尽量简洁,确保孩子能够理解。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表述,甚至用图画来表示,张贴在醒目的地方。

C.改善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掌握一些应对冲突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再和孩子去探讨对行为的不同要求。

D.获得老师的支持。一般来说,可以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在允许的情况下,邀请老师协助对孩子进行行为上的管理。如座位的设置、作业量的设置、课堂上的提醒等。、

E.如果不知道如何实施,家长可以求助专业人员。有一些专门的课程,针对不同的领域问题,能让家长更加熟练地掌握不同的应对、处理方式。

总之

如果孩子诊断为ADHD,家长不必过分惶恐、紧张,要学会正确认知,接纳理解孩子,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只要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方案,大部分孩子的功能恢复是乐观的,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对于ADHD患儿,需要患儿、家长、老师、医护人员全方位的支持。

作者简介

深圳市儿童医院

心理科 林鄞

深圳市儿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相关障碍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评估,各类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治,如行为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成瘾行为)、发育性障碍(孤独症、智力低下)、情绪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学习困难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动症、孤独症和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主持及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在SCI收录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