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白水清风 2020-01-23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派别

山水田园诗派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相思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代表作: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出塞》

李益:《从军北征》

王之涣:《凉州词》

李颀:《古意》

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分期

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时期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游子吟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诗人的称号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 (另一种说法--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佛--王维: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以禅入诗。

诗魔--白居易:其作诗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自称“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雄-岑参

诗神-苏轼

小李白-陆游

七律圣手--李商隐

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苏李--苏味道、李峤

元白--元缜、白居易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高岑--高适、岑参 边塞诗人

王孟--王维、孟浩然 山水诗人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苦吟诗人

温韦--温庭筠、韦庆 花间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二李--李益、李贺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永嘉四灵--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黄--苏轼、黄庭坚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清初诗人

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黄遵宪、丘逢甲

韩柳--韩愈、柳宗元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初唐歌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

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

古体诗

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近体诗

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普通话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首绝句全首对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

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

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

五言律诗,我们看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宿建德江

这是除夕之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七言律诗,我们看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

寥落残魂倍黯然,霜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再荆门郢树烟。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蛮荒的柳州,送别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时写的诗,情绪极度感伤悲愤。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一先”韵,平仄合规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用韵。

律诗中还有一种“排律”(延长),即把律诗延长至10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所有出句与对句全要对仗。排律通常为五言。

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盛唐歌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wǎng读音同“网”〕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咏鹅

与王维齐名的诗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阳(在今湖北省),常被称为孟襄阳,据说他曾在张九龄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玄宗知道他的诗名,命他朗诵诗作。他诵读了《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弃”(我缺乏才能,所以圣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玄宗听了大不高兴,说:“是你不求当官,不是我不让你当官,你怎么能怪我!”后来他考进士没被录取,也没正式做官,长期漫游和隐居,以山水诗闻名于世。他的《过故人庄》一诗流传最广: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杀鸡做饭,请他到村中作客。近看,茂密的绿树严严地围住村庄;远望,青翠的山峦向远方延伸开去。打开轩窗,可见到堆着谷物的场院和青青的菜园;端着酒杯兴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长势和收获。在这样天然图画中与好友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该是多么快乐和惬意!酒后,朋友间仍恋恋不舍,约定九九重阳节再来欢聚,痛饮美酒,醉赏菊花。

储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隐士,他的《钓鱼湾》写了隐居的情趣: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绿荫蔽天,落花飘地,清潭见底,荷动鱼散,渔翁之意不在鱼,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日暮罢钓系船,在绿杨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来相见,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就等于神仙了吗?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没有困扰和烦恼,然而作诗时要暂时抛开它,抓住某一美好的场景和情绪,尽情发挥和渲染,诗人满足了创作欲,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这就叫作诗。

边塞战争诗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著名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代表性: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篇幅限制,省略)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唐诗画意-秋夕

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的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写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钓月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瞭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战争是残酷的。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杀获吐蕃数万人。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过后多年,战场依然暗淡凄凉,漫漫的黄尘,杂乱的蒿草,白骨散弃其中,永远被人遗忘。无论死者是哪一方的,对其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凄惨的悲剧。

还有王昌龄的《出塞》,揭露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希望良将保家卫国。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白的诗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文学才能。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南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荐举,唐玄宗召见他,任他为翰林待诏,做皇帝的侍从文人,居长安近三年,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由于权臣排挤,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在洛阳,他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结下终生友谊。安史之乱开始时,他已55岁,正在宣城(在今安徽)。在安史之乱中,他怀着报国之情,应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中途遇赦而归,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享年62岁。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干一番经天动地的大事业。这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在《上李邕》一诗中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以《庄子》里讲的那个搅动天海的大鹏自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自信,受到世人嘲笑,还以孔子(宣父)“后生可畏”的话为自己辩解。诗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实际他未必具备政治家的才干,他的“大言”遭冷笑并不奇怪。然而作为诗人,他却是个天纵之才,是一只遨游天海的大鹏。他一生作诗人,政治上无作为,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幸,可是对中国文学来说,却是大幸。唐诗如无李白,那就同华美的大厦拿掉一根栋梁,那才是极大的遗憾呢。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是对社会不平的揭露和抨击,如《古风五十九首》之一首: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ní倪〕,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这是讽刺皇帝身边得势的佞幸人物。他们坐着华贵的大车招摇过市,荡起漫天灰尘。一些宦官(中贵)钱多得不得了,修起宏丽的住宅。替皇帝开心的斗鸡人,也坐着带华盖的车耀武扬威。他们鼻孔朝天,喷出的气息仿佛吹动了天空的云霞(极言其骄横),路上行人被吓得不敢靠近。最后诗人慨叹,社会上再也没有许由(洗耳翁)那样的贤人了,谁还能分出好人(尧)和坏人(跖)呢?传说古代的圣君唐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听说后认为污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他被认为是厌弃名利的贤人。跖,是传说中古代的“大盗”,当然是作为坏人的代名词。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王朝走下坡路,李白敏感到这一点,在诗中给以暴露和讽刺。李白直接描写人民苦难的诗不太多,但写得极精彩,如《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篇幅限制,省略)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唐代兵士远离故土到这些地方征战,往往有去无回。有些边疆民族以战争劫掠为业,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荒漠之中。秦代修筑长城防备匈奴的地方,至今(“汉家”,唐人习惯用“汉”代称“唐”,实指唐朝)仍然烽火不息,战争不断。战败的马匹在战场上悲鸣寻找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却被乌鸦和鹰啄食,肠子都挂上枯树枝头。士卒战死,领兵的将军也空忙一场,毫无所获。最后诗人用古代兵书的话说:战争可不是好玩的东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到它。唐玄宗好大喜功,连年征战,百姓遭难,这首诗即为此而发。

李白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很多,多为杰作。他的这类诗同王维、孟浩然的诗格调不同,如果说王维、孟浩然的风景诗是细致入微的工笔画,李白的风景诗则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他常登金陵凤凰台常不是作一草一木的刻画,而是从宏观摄取大自然的神韵。长江大河,巉〔chán蝉〕岩峭壁,万里风云,幽石古木,一到他笔下立刻飞动起来,为他所驱遣,创造出一个与造化同在的神话般的世界。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庐山景色: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是多么宏大的气势!只有李白的胸怀才能装下这样的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气势。又如著名的《蜀道难》中的一段: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人听此凋朱颜!”(篇幅限制,请参见原文)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唐诗

这是一段绝妙的风景描绘。诗人用极度夸张的语言写出蜀道的艰难险峻: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黄鹤飞不过去,猿猴也愁于攀援。著名的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行人伸手可摸到天上的参星和井星,累得喘不过气,无不拍着胸膛长声悲叹。山中幽深的古木之上,各种鸟类的鸣叫更增加了神秘恐怖的气氛。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不要说去通过,就连听人说一说,也把脸都吓白了。诗人笔下蜀道上的奇姿壮彩,真可开拓读者的心胸神臆,令人魂悸魄动,惊起长嗟。这段诗句的奇思异想和豪壮奔放的风格,正是李白诗独具的特色。

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瓯北诗话》卷一)这段话概括出李白诗的艺术风格。李白自觉地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他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激情。他心地纯洁,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歌哭笑骂,无所避忌。第二个特点是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识,真实的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服务。第三个特点是常用夸张的语言抒发激情;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风三日吹倒山”之类极度夸张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所在皆是。唯其夸张,所以传神,极不准确的语言却极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

杜甫的诗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 城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9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

安史之乱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于个人穷通利达的慨叹,更多的诗却着眼于百姓苦难。公元756年,唐宰相房琯率四五万军队在陈陶同安史叛军激战,由于指挥失当,差不多全军覆没。杜甫为此写了《悲陈陶》一诗: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初冬(孟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死寂无声,四万兵士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诗人的悲愤恰是人民的悲愤,他在替百姓呼号。杜诗中著名的“三吏”、“三别”,全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我们看其中的《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篇幅限制,请参见原文)

这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是个当兵归来的青年农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农村普遍衰败,田园庐舍一片荒凉。这个败阵归来的士兵看到家乡已面貌全非,乡邻们走死逃亡,旧里已成空巷,连太阳都暗淡无光,一片凄惨气氛。村里成了狐狸之类的乐园,它们反客为主,竖起毛来发怒,怪这个青年的哭声搅乱了它们的安宁。在百无聊赖中,这个农民为活下去开始锄地,灌园,尽庄稼人的本分。然而仍不能安静地生活,县吏知他回来,又召他去练兵。这次是当地方兵,不出本州,转身看看家里,任何可携带的东西都没有。稍觉安慰的是,虽然只身一人,在本地总比远离家乡不知所归好些吧。可是又一想,家乡已一无所有,无所留恋,远近都一样,无所谓了。他又想起已经死去五年的母亲,生儿得不到孝顺,母子都留下刻骨的遗恨。人生到了这种无家可别的程度,百姓还怎么活下去呢?

“三吏”、“三别”使人们想到:是谁把百姓弄到这个地步?自然是那些当权者们的腐败导致的。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未传到长安时,杜甫写过一首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对以唐玄宗为首的最高统治集团奢侈淫靡的生活进行了尖锐的揭露,指出他们的享乐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农民的基础上的:“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极度的不平,使诗人写出近乎控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诗句。在这首诗的最后,诗人写他回到奉先县家中的情形:“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他自己的孩子也饿死了!悲痛之余他想到,自己做为小官僚,既不缴纳赋税,也不从军打仗,生活中尚且充满酸辛,那些平民百姓的苦难就更可想而知了。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杜甫写了著名长诗《北征》,深深忧虑“乾坤含疮痍”的全国动乱形势,阐述了对时局的见解,热切期望国家中兴,爱国爱民之情充溢全诗。

杜甫的写亲友间真挚情感的诗,也非常动人,如《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篇幅限制,省略)

参、商是此出彼没永不同时出现的两颗星星,比喻朋友难得相见。在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与阔别多年的老友聚会在灯光下款叙离情;青春时光匆匆过去,彼此看到对方的鬓角都已花白。诗中写到相见的惊喜,儿女的礼貌,招待的热情,饮酒的畅快,最后写到即将分别的怅惘,处处透出美好深挚的情感。有相当社会阅历的中老年人读这首诗,更容易被感动。

杜甫的律诗成就最高,历来被承认是律诗的楷模。我们读他《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晚年滞留在夔〔kuí傀〕州时写的。时值秋天,霜露过后的枫树林枯叶纷纷凋落,隐天蔽日的巫山巫峡气冷天清,愈加萧索森幽。长江中涌起连天的波浪,想望中的塞北天地间仍布满争战的风云。诗人到此地已见菊丛两次开花,此刻又想起对花流泪的情景;被牢牢系在岸边的孤舟,使诗人想到自己欲归故园而又不得离开的境况,兴起无限伤感。这里的妇女们正忙着动刀动尺裁制过冬的棉衣,白帝城里传来阵阵捣衣的砧声,这一切都搅动起诗人刻骨镂心的乡愁而无法开释。过去人常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来评价杜甫七律的风格,这首诗就是一个典型。

在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良心。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庶请命,在这方面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深沉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人学习的榜样。他“读书破万卷”,善于学习和继承传统;“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态度严肃认真,无论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臻于妙境和化境。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3000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

中晚唐歌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韩愈的诗

韩愈是散文大家,同时也是著名诗人。他最崇拜李、杜,但并未亦步亦趋地去摹拟他们,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创出独特的风格。韩诗的特点是求奇避俗,与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称为“韩孟诗派”。他的《山石》是其诗歌代表作之一:

“山石荦〔luò〕确行径微……安得至老不更归?”(篇幅限制,请参见原文)

20句诗,等于一篇完整的游记。开头把读者的想象从崎岖的山路上,引到黄昏的寺庙中,恍惚看到迷茫的夜空中翩然来去的蝙蝠。作者很惬意地坐在台阶上休息,看到雨后的栀子生意盎然,这该能引起人们多少有趣的遐想呵。接着写看壁画,吃饭,夜宿,直写到第二天下山。这时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高低上下难以找寻的山路,两旁山花烂漫,涧水呈碧,佳木葱笼,再到清澈的涧水里洗洗脚,凉爽的风吹到身上,该是多么快慰!最后四句是议论:人生里这就是快乐,何必去当那个官儿,让人管束呢?我们一伙的那几位朋友啊,你们能到老都不辞官归来吗?这首诗写的全是眼前景物,选择、叙述恰到好处,语句峭拔,意境清新。

李贺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的诗受韩愈影响,但风格又不同于韩愈。其诗想象丰富,形象怪特,辞语瑰丽,常把鬼魅题材写得阴森可怖,被称为“鬼才”。据说他为了写出好诗,常带一个小奴骑驴出游,想出好句就赶紧写下来投入一个破锦囊中,回家再点染成篇。他的《南园》诗之一,抒发了他作为诗人的幽愤: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汉代扬雄曾把吟诗作赋比作“雕虫篆刻”,微不足道。此处“雕虫”指作诗的人。李贺说自己是个专门“寻章摘句”为作诗拼尽心力的人,作诗经常通宵达旦,只有帘外弯弯如弓的晓月陪伴自己。国家重视武功,年年在辽海(指北方)打仗;写诗作文的人只好在衰飒的秋风中哀哀哭泣。他果然寿命不永,27岁时便死去。

白居易的诗

中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半生为官,与好友元稹齐名,被称为“元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即诗文要为时代服务,为现实服务。这种明确的理论是相当进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讽谕诗《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为民请命的好作品。我们读《秦中吟》中的一首《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是岁江南旱,衢〔qú渠〕州人食人!”(篇幅限制,省略)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没有一句议论,思想已鲜明地表达出来:原来这帮国贼吃的是人民的膏血!《秦中吟》、《新乐府》之外,同类的诗作还有很多,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代卖薪女赠诸妓》:

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踏寒山自负薪。

一种钱塘江上女,著红骑马是何人?

卖柴妇女乱草一样的头发上扎着粗布头巾,每天都到寒冷的山中去背柴;同样是钱塘江畔长大的女人,为什么另一些人却穿红戴绿、骑马坐轿,过着舒坦日子?“著红骑马”的是妓女,其实她们过的是另一种辛酸的日子,表面穿戴好,付出的是被人玩弄的代价;真正的剥削者是那些欺压农民、玩弄妓女的达官贵人。不平之中还隐藏着不平,诗颇耐人寻味。白居易诗名很大,在外国(如日本)也有很大影响。他的名作还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前者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后者写一名乐妓的辛酸遭遇,都写得优美和谐,真切动人,流传千古而不衰。晚唐诗人杜荀鹤、聂夷中、皮日休等,学习白居易,写过许多反映人民疾苦的好诗。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杜牧的清新明丽的抒情小诗,广为人知。李商隐擅长律绝诗,常以歌咏历史题材来讽谕现实。我们读他一首《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唐代诗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我们要继承和研究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

繁荣原因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唐诗

在隋末的农民蜂起的大起义中,原隋朝大官李渊和他的儿子们(世民与兄建成),其中李世民功劳卓著。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连鲁迅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后就没好诗了;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当然学术界不断的在探讨中)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唐诗的发展传统分为初唐(618---712)、盛唐(713---770)中唐(771---835)晚唐 (836---907)

共四个时期。盛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顶峰,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就生活经历过这个时期。如今,谈这个话题,着眼点也是从“诗歌”本身发展来展开审视。这一点,比较唐代社会之历史进程;发展,起伏,衰落,基本是一致的。

唐宋之诗比较

在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简单概括出了两者的特点:

唐诗和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的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歌。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的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形式。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辑思维的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诗的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现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的细致深刻、技巧语言的精益求精弥补之。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唐诗靠灵感,宋诗靠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比较难于捕捉。而且,清代学宋者并不排斥唐诗,往往还由宋窥唐,故用力较易,又不致造成粗犷肤廓之弊。因此,宗宋往往比宗唐获得的成就要大。

事实上,从中唐开始,唐诗就有向日后的宋诗演变的趋势。而宋诗的许多特征,都可在杜甫、韩愈的诗中找到滥觞。从整个诗歌史来看,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唐诗与宋诗,本是一脉相承的。例如,诗歌在题材和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并采用俗字俚语,这种趋势是从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及晚唐皮日休、罗隐等人又有所发展,而宋代诗人则沿其流而扬其波。又如在诗歌中发议论,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在晚唐杜牧、李商隐的诗中已屡见不鲜,入宋以后则发展成为诗坛的普遍风气。宋代诗人正是充分吸取了唐诗的营养,才创造出一代诗风。杜甫、韩愈对宋诗的启迪作用尤其重要。宋人曾说:“工于诗者,必取杜甫。”(黄裳《陈商老诗集序》)清人则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叶燮《原诗》卷一)这些论述都是符合实际的。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所以能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佳句

唐朝诗歌通称《唐诗》简介大全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春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昔日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长相思》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一》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佳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春望》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草》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相思》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春晓》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孟郊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张祜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贾岛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曲》王翰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韩翃(hong)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棹歌》戴叔伦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杜秋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