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是五子良将之后,坐镇淮南,却死于一场叛乱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一回,发生在“淮南三叛”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昭、贾充、乐綝和诸葛诞。故事梗概如下:

司马昭自封为天下兵马大都督,控制了曹魏朝政,常怀篡逆之心。贾充提醒司马昭,目前人心未稳,应该尽早派人对各地官员进行调查和摸底,然后方可图谋大事。于是,司马昭派贾充前往淮南。驻扎淮南的镇东大将军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因为诸葛亮在蜀汉为相,故此得不到重用。知道诸葛亮病逝后,诸葛诞的仕途才变得一片光明,被封为高平侯,统率两淮军马。

贾充来到淮南后,诸葛诞设宴款待。在酒席宴间,贾充故意提到洛阳群臣打算推举司马昭为帝之事。诸葛诞大怒,认为贾充父子两代都深受朝廷器重,岂能说出这样叛逆之语。贾充连忙出言掩饰,并谎称这不过是一些大臣的说法,并不是自己的态度。诸葛诞表示,一旦朝廷有难,自己当以死报之。

贾充回到洛阳后,将自己与诸葛诞的谈话内容告诉了司马昭,并提醒司马昭应该尽早除掉诸葛诞。于是,司马昭一边写密信给扬州刺史乐綝做好应变准备,一边以皇帝的名义征调诸葛诞入朝担任司空。

诸葛诞看到诏书后,立即明白是贾充向司马昭告密,便将使者逮捕拷问。使者交代,司马昭还写了一封密信给乐綝,诸葛诞大怒,将使者斩杀,又亲自率领兵马来到扬州城下,并强行攻入城池,杀向乐綝家中,将其斩杀。随后,诸葛诞聚集十余万兵马,在淮南地区发动叛乱,并将儿子诸葛靓送到东吴作为人质,希望与东吴联合,共同讨伐司马昭。东吴权臣孙綝一口应允,派出七万兵马支援诸葛诞。

小说中描述此次诸葛诞在淮南地区发动的叛乱,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不过,小说对于诸葛诞事迹的介绍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首先,诸葛诞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族兄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而不受重用。诸葛诞早年加入曹魏集团,历任尚书郎、荥阳县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

诸葛诞唯一一次在仕途上遭遇挫折,是在魏明帝曹睿时期,被曹睿免官罢职,不过原因与诸葛亮这位族兄无关,而是因为曹睿认为诸葛诞与夏侯玄等人沽名钓誉,将其免职。而当曹芳继位后,诸葛诞立即被复职,历任扬州刺史、镇东将军、镇南将军等职。

小说作者除了对诸葛诞的事迹介绍出现失误之外,对于诸葛诞叛乱时所担任的职务描述也出现了问题。按照小说的说法,诸葛诞此时担任的职务是镇东大将军,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诸葛诞的职务却是征东大将军。尽管只是一字之差,但地位和职权范围却完全不同。

小说作者对于诸葛诞叛乱起因的描述与历史的真实大体一致。司马昭控制朝政后,司马氏集团与魏国宗室势力之间的争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尽管诸葛诞深受司马氏重用,但其心中依然忠于曹氏宗室。对于司马氏的专权,诸葛诞非常不满。他到任扬州后,大肆收买人心,笼络部下,扶植亲信,网罗扬州地区的豪侠数千人为死士,随时准备武力反抗司马氏。

诸葛诞在淮南地区的异常举动,并没有逃过司马昭的眼睛。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冬,司马昭派遣心腹贾充对诸葛诞进行试探。贾充回到洛阳后,建议司马昭尽快将诸葛诞调离淮南。司马昭依计而行,结果引发了诸葛诞起兵叛乱。

小说作者在这段故事中,还提到了一位非常特别的人物——扬州刺史乐綝。此人不但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还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乐进的儿子。按照《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乐綝果敢刚毅,颇有其父乐进之风。等诸葛诞得到司马昭将其调往洛阳为官的命令后,知道自己的谋反之事已经泄露,于是杀进了扬州刺史府第,将乐綝杀死。至此,诸葛诞发动的淮南之乱正式展开。

不过,就在诸葛诞起兵叛乱之时,淮南地区有两位重要将领却选择站在司马昭的一边。其中一位是时任骑督偏将军的路蕃,另一位则是大将庞德之子庞会。当乐綝被杀后,二人各自率部杀出扬州逃到寿春,将诸葛诞叛乱的消息公诸于世。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