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hwzhuwei 2020-01-29

【之三十八】

明末画坛上的曾鲸是一个将人物肖像画推向极致的画家,他的作品几乎清一色的写实性人物肖像,并且创造性地将这种写真绘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层面,以明暗烘托等手法赋予了人物面部立体性的视觉效果,从而开创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波臣派一脉,此中的荣誉和地位自是非同一般。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曾鲸(1564—1647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明末著名人物肖像画家,福建莆田人,长期寄寓金陵(今江苏南京)。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葛一龙像》


独辟蹊径的艺术生涯:挟技自给,游走四方

肖像画从画史上记载来看古已有之,但在艺术史的地位一直都处在一种边缘地带。

传统绘画写意是主流,在这样的审美观的影响下,肖像画尽管秉持着“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但由于过于看重写神而忽视写生,从而使这门艺术一直处在一种裹足不前的地步,相比如山水、花鸟等绘画门类技艺的发展,人物画特别是肖像画的发展看上去几乎死水一潭。

但若将目光从正统画史的著述上移开,自会发现其实人物肖像画在宫廷绘画以及民间绘画中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门类。在照相技术尚未发明的时代,这类画作的存在的意义不言自明。

很显然,曾鲸的绘画之路与那些画史上的“名门正派”的大师不同,他一生都在这样不为正统画史所注重的人物肖像画这类“雕虫小技”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并且一直以为人绘制肖像画为生,“挟技以游四方,累至千金云”。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李亨像》

曾鲸出生于福建莆田,成年后一直游历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商业发达之地,直至晚年定居并逝于江苏南京。这样的人生路线图几乎涵盖了他一生的岁月,在这样的游历之中,曾鲸以一介画匠的身份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并结识了一批文化名流,这些阅历不仅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同时也对他声名远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他的学画生涯以及师承何人在画史上不见记载。但从当时的福建莆田来看,由于其靠近沿海的特殊地理位置,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绘画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优势,当时欧洲的艺术创作手法在当地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以推测曾鲸大概率属于自学成才的佼佼者,在他之前当地有李在、吴彬两位有名的画家,之后有宋钰,这四人在画史上并称为明代莆田四大画家。而曾鲸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像所有的民间画家一样,为人画肖像画是最当然的选择,曾鲸应该也不例外。

曾鲸的好友姜绍书在其《无声史诗》中有一段简略的记录,但对其在家乡的那段岁月也是一片空白,只不过记录了其后来在南京时的一些生活以及创作情况:

曾鲸,字波臣,莆田人。流寓禁金陵。风神修整,仪观伟然。所至卜整以处,回廊曲室,位置潇洒。磅礴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傅色淹润,点睛生动,虽在楮素,盼睐颦笑,咄咄逼真,虽周昉之貌赵郞,不是过也。若轩冕之英,岩壑之俊,闺房之秀,方外之踪,一经传写,妍媸唯肖。然对面时精心体会,人我都忘,每图一像,烘染至数十层,必穷匠心而后止。其独步艺林,倾动遐迩,非偶然也。年八十三终。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苏文忠公笠屐图》

梳理曾鲸流传下来的作品以及相关文人的笔记中的点滴记载来看,在曾鲸游历的生涯中,曾经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上海松江为王时敏画像;于天启二年(1622)年为杭州著名医学家张卿子画肖像;于崇祯七年(1634年)在杭州与张岱等文人墨客雅集并为人画肖像,同年还为倪文正画像;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为黄宗羲父亲画肖像;崇祯十七年(1645年)为黄道周画像,等等。晚年定居南京时还经常与黄宗羲相交甚笃,后于南京鹫峰寺边的住所去世。

从他留下的画作以及这些点滴的记录来看,曾鲸游历期间一直以为人画像为职业。而从请他画肖像的人来看,大多尽管并非达官贵人但却也非泛泛之辈,由此可以看出其在肖像绘画上的非同一般的地位。曾鲸是一个职业肖像画师,一生之中都在这一领域深耕而无暇他顾,一招鲜吃遍天,并以此而扬名天下,这点在画史上也算的上是一个极个别的另类了。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张卿子像》


独标新格的传神妙笔:守正创新,开辟门庭

曾鲸的肖像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艺术特色,他以心无旁骛的执着精神重振了这门被时人视为细枝末节的画科,从而促使了这一画科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并进而将这门画科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守正创新是他的肖像画的最大特点。既承接了前代大师巨匠们的笔墨精髓,但更凝聚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思考,似乎也受到了西洋画在明暗对比上的影响,融会贯通中自成一格,形成了墨骨淡彩的风格,超越了传统人物肖像画在表达上的缺陷,不故意矫饰,不可以美化,真正实现了更具写真性的独特风格。除了《无声史诗》中的论述之外,画论中对曾鲸的绘画特点也多有描述,比如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这样写道:

写真有二派,一重没骨,没骨既成,然后傅彩,以取气色之老少,其精神早传于墨骨之中矣,此闽中曾波臣之学也。一略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之大意,全用色彩渲染,此江南画家之传法,而曾氏善矣。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曾鲸 胡宗信《吴允兆像》局部

从画论以及曾鲸留下的画作来看,他的作品对背景忽略不计,而重点在于刻画人物本身,特别是对人物面部神情的刻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其技艺特点无外乎在精准的线条背后,更注重通过色彩的层层烘染,凸显出人物衣饰特别是面部的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效果。就如明代韩昂《图绘宝鉴续编》中说的那样:“大小影像,无不俨然如生,兼得笔墨之灵,衣纹配合,各得其当”。这一特点使他的肖像画与民间普通画工的作品相比有着更为系统化和整体性的相谐风格,并使他在众多画匠中脱颖而出而独受推崇。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王时敏像》

曾鲸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从这些作品来看,他的技艺特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他早期的画作《王时敏像》,这幅作品中的王时敏时年二十五岁,盘腿端坐在一个蒲团之上,右手持着一个拂尘,而左手轻轻揉捻着拂尘上的毛须,神情安详笃定肃穆。这幅曾鲸的早期作品线条流畅而生动,通过色彩的烘染将衣饰的纹理刻画地十分逼真自然,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而尤值一道的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上注重通过细腻的阴影来展示五官的立体感,特别是在对眼睛的刻画上更是极具开创性,通过黑白之间的对比将眼睛烘染的极为传神,从而是这幅作品很好地表现出风华正茂的温雅青年形象。这样的技艺特点是曾鲸画作的看家法宝,不过出于商业性画作的客户需求,曾鲸往往还会和别的画家合作创作具有背景的人物画。在这类画作中,曾鲸往往负责人物的描绘,而其背景中的山水、树木等由别的画家完成,比如他曾经和张风合绘的《顾与治先生小像》、与张翀合绘制《候峒嶒小像》、与胡宗信合绘的《吴允兆像轴》等作品中,曾鲸只负责人物肖像部分,而在刻划这些人物肖像时,曾鲸的出类拔萃的技艺依然让人印象深刻,使整个人物在背景中具有一种十分醒目的视觉效果,同时又与周围的背景并不显得突兀而游离,这种绝妙的合作赋予了这类肖像画更具有一种仪式感,山水与人物各尽其妙而又和谐共生,对人物的内在的精神的刻画有一种相得益彰的绝妙意境。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曾鲸、张风《顾与治先生小像》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曾鲸、张翀 《候峒嶒小像》

曾鲸的画作融线、墨、色于一体,对这三者关系的处理上浑然天成。而且在构图上往往大多通过大幅留白的形式突出画中主题人物特征,或者以极简的构图方式去处理人物背景和道具,这样的表现手法更好地衬托出人物的精气神,使人物的外在形象、内在神韵达到了一种精妙的平衡,从而避免了人物肖像画流于呆板的匠气,从而在栩栩如生的外在写真上很好地实现了内在传神的妙境。

正是这样融汇古今、兼备中西的肖像画风格,突破传统的人物画的程式和标准,成就了曾鲸在画史上的独特地位。他所开创的这一画法很快便风行一时,从学者络绎不绝,而且影响深远甚至波及海外,被人称为波臣派,在明末清初人物肖像画中独占鳌头。师承其法的弟子们并在画史上留下姓名者多达四十余人之多,特别是其门下弟子张琦将这一画法传至日本,并对日本的僧人肖像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清画人录|曾鲸:挟技游四方,妙手写肖像,独开门庭传盛名

曾鲸 萧云从 《曼殊像》


曾鲸的画作注重写实的特点十分契合人物肖像这一题材,萃取了传统人物肖像画的精髓,但又在风格上注重营造出亲切自然的清新感,这点与传统的肖像画设色浓艳姿态威严呆板等截然不同,其内在精神与文人画的气质有着相通之处,正是这样的一种独特的美学品格,使他的人物肖像画作更具有一种生动的生命力,在精妙的笔墨结合中勾勒出精彩的人物形象,从而真正实现了传神写照、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也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肖像画史上开宗立派的显赫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