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黄元御医学研究 2020-01-30


太阳百零六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1 汗下亡阳,土败水侮,阳气拔根,神魂之气,扰乱无归,故生烦燥。茯苓泻湿,四逆人参回阳建中,中气交济,脾升胃降,水火互根,则烦燥止。本条也是阳气拔根,火飞之烦燥,与上条烦燥不安相同,救逆之方却不同。上条言亡阳,即未用四逆,亡阳是伤阳泄阳之义,本条条亡阳用人参四逆,扶阳建中,是真亡阳。
太阳百零七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微沉,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1 汗下亡阳,土败水侮,微阳拔根,不得下秘,故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阳气归根,是以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温气脱泻,乙木郁陷,故脉象沉微而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回脾肾之阳。
2 下亡里阳,汗亡表阳,逆之又逆,土败水侮,微阳拔根,不能内敛,故白天烦躁不得眠,夜而阳气归根,则能安静,少阴篇,猪苓汤证,阳泄则废眠卧。阳泄寒动,则脉沉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回阳建中,收敛微阳(微故无大热)。(汗出寒动,微阳不敛之烦燥(干姜附子证)区别于误下伤中胃逆火逆之烦燥(栀子汤证)一定注义区别)。本方主两味药,连炙甘草都没用,回阳救逆,真是精简到极致。
太阳一百零八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