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辨证

 昵称57087287 2020-05-04
六经辨证-太阳病-太阳病变证-6、肾阳虚证 《新编辨证歌诀》

(六)肾阳虚证

阳虚烦躁厥逆证, 大

法回阳需记清。

阳虚烦躁不得眠,

急救回阳姜附通。

阳虚厥逆烦躁证,

回阳益阴四逆苓。

[注释]

在太阳病变证的过程中,有肾阳虚证,本证有两种情况,一是肾阳虚烦躁不眠证,二是肾阳虚厥逆烦躁证,这两证的治疗大法宜回阳应记清。阳虚烦躁证,治则应回阳救逆,方用干姜附子汤; 阳虚厥逆烦躁证,治则应回阳益阴,方用茯苓四逆汤。

1.阳虚烦躁证

阳虚烦躁素体盛,

虚阳外越烦不宁。

昼日烦躁夜安静,

身无大热脉沉同。

治则回阳救逆法,

干姜附子复阳功。

[注释]

阳虚烦躁是由于素体阳虚、阴寒外盛,或阳虚外越而致烦躁不宁。其证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身无大热,脉沉。治则应救逆回阳,方用干姜附子汤以复肾阳。

[按语]

本证的临床表现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沉微。

本证的病机是:太阳病误下复汗、阳气大伤,或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均可发生本证。由于阴寒内盛,虚阳外扰,故见烦躁不安,身无大热。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脉道,故脉沉微。至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是因为白天阳旺,虚阳尚能与阴阳相争,夜间阴气独盛,微阳不能与阴阳相争的缘故。而且这种安静只是与烦躁相对而言,实际上是烦躁过后精神疲惫已极,似睡非睡之状,并非安静如常。本证烦躁不属三阳,故不呕、不渴,无表证。

本证的治疗原则:急救回阳。

本证的常用方药: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

2、阳虚厥逆烦躁证

阳虚厥逆烦躁证,

阴阳两伤出证型。

恶寒身热四肢逆,

小便不利烦躁同。

立法回阳益阴明,

茯苓四逆汤可送。

[注释]

阳虚厥逆烦躁证是由于阴阳两虚引起的,其证见:恶寒身热,四肢厥逆,小便不利,烦躁。治法应回阳益阴。方用茯苓四逆汤。

[按语]

本证的临床表现是:恶寒身热、四肢厥逆、烦躁心悸或小便不利、脉沉弱微细。

本证的病机是:太阳病误下,外损阳气,复误下之,内耗阴液,以致阴阳两虚,但以阳虚为主。阳虚水气不化,则小便不利,水气凌心则心悸;阳气虚衰,肢体失于温煦,则恶寒身热,四肢厥逆。阴寒盛于下,虚阳扰于上,故烦躁不安,脉为阳虚之见证。

本证的治疗原则:回阳益阴。

本证的常用方药: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附子、炙甘草、干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