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治疗肾阳虚证的两大方剂 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一命!

 呵呵8909 2021-12-17

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61)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注释

眠:通瞑,闭目。

这段主讲:论肾阳虚而躁烦的证治。

解释:

本证成因:先下后汗,治疗失序,肾阳暴伤。

主症和病机: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是肾阳大伤,少阴阳衰阴盛的表现。肾阳虛衰,阴寒逼迫阳气,弱阳勉强和阴寒抗争,但争而不胜,此时则见肢体躁动不宁。因此这里所说的“烦躁”,实际应是指“躁烦”。由于昼为阳,夜为阴,人体阳气在昼间得天阳相助,尚能与阴寒相争,故昼日躁动不宁而不得闭目静息。至夜则阴气大盛,已虚之阳失助,无力与阴寒相争,不争则静,故夜而安静。脉沉微,沉主病在里,微主阳气衰,沉微之脉正是肾阳衰微、阴寒内盛的反映。身无大热,提示还没有发展到阴盛格阳,虚阳外越的地步。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可见身热,正如第11条所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证属阳虛躁烦,治用干姜汤附子急救回阳。

治法

急救回阳

方剂

干姜附子汤

方义

干姜、附子,皆大辛大热之品,煮后一次服下,意在急救肾阳于暴衰。不用甘草,是为避其甘缓,影响急救效果。但药后阳气稍复,则当用四逆汤等巩固疗效。如果继续用姜、附纯辛温之剂,则恐药力猛烈而短暂,难以使疗效持续,这也是本方只服一次的原因之一。

有人观测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对离体蛙心搏动频率和搏动幅度的影响,干姜附子汤可以迅速地使离体蛙心搏动频率加快,波动幅度增强,但药效持续时间不长,而且随后伴有心力衰竭的现象;用四逆汤后,出现效应的时间明显后延,使蛙心的搏动频率增快、搏动幅度增强的强烈程度都弱于干姜附子汤,但药效持续时间较久,而且随后不伴有心力衰竭的现象。两方在药物组成上的差别就是前者无炙甘草,后者有炙甘草。

由此可以诠释甘缓药物配入方剂中的作用是:

①使整个方剂的作用和缓。

②使全方的药效持续时间延长。

③使全方药物出现效应的时间后延。

④不过多消耗人体的正气,也就是有保护正气的作用。

因此如果证情较急,为了急救,就不要用甘缓的药物,但急救之后的继续治疗,就应当配用甘缓药物,以巩固疗效。

现代临床临床应用本方多有加味,对一般的慢性疾患,很少只用姜、附纯辛热单刀直入的。临床应用范围与四逆汤一类相同。

配图

第69条

原文: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9)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这段主讲:论汗下后阴阳俱虚烦躁的证治。

解释:

本证成因:汗下太过,导致阴阳两伤。

主症和病机:烦躁,为阴阳两伤,水火失济,心神不安的表现。本条原文过于简略,没能将此阴阳两虚、心肾损伤病变的临床特征完整表述出来。根据茯苓四逆汤的作用推测,本证除心神不安,烦躁不宁外,还当有畏寒蜷卧、下利清谷、手足逆冷、脉微细、口干渴等临床表现。

治法

回阳益阴

方剂

茯苓四逆汤

方义

本方由四逆汤加茯苓、人参而成。四逆汤回阳救逆,人参安精神、定魂魄、益气生津。姜、附与人参同用,则回阳之中有益阴之功,益阴之中有救阳之力。茯苓宁心安神而除烦躁。

本方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所致腹胀、腹泻、水肿、心神不宁等病证,诸如急、慢性胃肠炎、结肠炎、肠结核、心脏疾患心功能不全等,辨证属于脾肾两虚者,见烦躁者尤为对证。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肾阳虚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