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 2015 年 12月7 日某中学,第一节上课期间,高二一男生从班级走出,从教学楼六楼坠楼自杀,经过抢救无效身亡。书包留下一封遗书。 (二)事件冲击 本班师生产生极大影响,陆续出现很多情绪和行为反应: 情绪上——震惊、悲伤、愧疚/自责、焦虑/恐慌、无助、麻木等; 认知上——不相信、困惑、沉迷于对轻生者的不解; 行为上——四处打听查实真相(救护车接的时候是有生命体征正常)伤心哭泣、不知所措、无法静心学习、部分学生申请请假回家等。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学生,甚至不敢进教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也受到了较强烈冲击。首先班主任和相关老师被传公安做笔录,其他老师代课也造成了学生的恐慌,不适应等。受邀做该班级师生团体辅导,下面我汇报此次心理危机干预的的一些做法,请大家督导。 (三)辅导的目标 为受到这个事件冲击的师生提供心理支持,协助师生探索和处理因该同学的去世而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鼓励师生向逝者告别,学习适宜的应对方式,重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四)、注意事项 1、感谢他们的接纳,在团体中序位最后; 2、观察是否有情绪特别激烈人或者以消极方式看待团体辅导的人,他们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增加负面影响; 3、不要强迫学生叙述事件细节; 4、时时注意服务对象,而不是完成自己的任务。 (五)活动准备:音乐、大拇指、彩色卡纸等 活动次数:两次 第一次:1207全体学生共35 人参加了学生团体辅导;第一次没有搬动位置。 第二次:1215全体学生以及班主任科任老师等近40人参与了活动。第二次围成圈坐,逝者的桌椅摆在中间,事先准备了学生做的纸盒子。 (六)活动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阶段 1、首先,心理教师自我介绍、介绍团体辅导的原因、目的,说明团体要求——尊重、真诚、分享、信任和保密,面对危机大家都需要相互支持,特别是三位冲出去挽救的同学,会有更多的情绪需要处理。说明之后同学们对这个活动的目的有更清楚的了解,建立起初步的信任感。 2、注意:现场永远不会按我们的要求进行的。不管进入哪个团体,与团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首要的;不管现场是怎样的状况,提醒自己那都是正常的反应。比如当时有一个男生站起来笑笑地说“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有个Leng跳楼了,好像在说RAP。面对这样的情况不批评不指责,还要感谢他的勇敢与热心,第一个站起来分享。 之后他马上面色沉重,这就是他表现痛苦的方式。
第二阶段:陈述事实。 发生了什么事情?每个参加者都要发言,大家你说一点我说一点,最后学生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真相大白。
第三阶段:整理感受。 我们从“此刻你的感觉是什么?”这个开始分享,当学生谈到情绪的时候,往往就把投在外部的注意力转到了自己的内在,身体与心灵都有了明显的感觉,真切的感觉到事件带给自己的影响,有的的说胸口疼痛沉重憋闷等,有的说脑袋晕乎乎、空白麻木等。 在情绪方面:主要是愤怒、迷茫、悲哀、震惊、惋惜、焦虑、恐慌、愧疚、自责等情绪。 男生:主要是自责、愤怒、麻木等情绪。 女生:主要是恐惧、震惊、惋惜、焦虑等情绪。 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描述当时感觉为愤怒;女生则描述了恐怖情绪。 这个环节主要是协助学生整理事件发生之后的感受,这是心理危机很重要的环节。在情绪自然释放、情感自由表达,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特别是三位冲出去,没有办法挽救同伴的学生,愤怒、自责等情绪表达完之后,挺直了背。
第四阶段:心理教育 从“你面对该同学的做法,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开始谈,运用纸笔写的方式进行。每一位学生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惋惜还表明了自己的对生命的态度,比如他的同桌说,我尊重你的选择,祝福你可以真正得到解脱,但我不会像你这样做。 1、归纳学生身心行为症状,让大家了解危机事件后的一些反应; 我们每个人的这些身心痛苦是“非常状况下的正常反应”,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反应都大同小异,只是在程度和时间先后长短的区别,大多数人会在几周内大大改善。假如两、三个月后,你还是相当地痛苦,建议你到医院或心理机构去寻求帮助。 2、将其情绪和行为反应正常化,并能够坦然接纳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尤其是愤怒、麻木、恐惧等情绪; 3、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引导同学进一步整理和分享个人感受与想法。当大家发现面对同学的轻生行为,每个人都有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时,要能够去探索、接纳、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开始学习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感受,学会彼此分担压力、彼此给予支持。 4、还在适当的时机,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对未来和生命的看法。交流中,同学们意识到,面对人生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挫折和困难,逃避或是轻生的选择,并非解决问题之道,反而可能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而伤害到更多无辜。 这个环节中,安全、信任、尊重、开放、相互支持的团队氛围至关重要。
第五阶段:追忆与归整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通过追忆,协助师生将与逝者的关系重新进行定位,进一步协助其将从前直接的交往关系转化为记忆的一部分; 2、通过追忆,进一步促进当事人的情感宣泄; 此环节将自己写在卡纸上想要对逝者说的话有选择地说给,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表达思念或别的情感,也能更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情绪和心声。当时班主任的那段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师生,回忆中她听见逝者说话的样子做事的样子,在栩栩如生的画面感,表达着对孩子的不舍与祝福,师生情谊啊催人泪下。
第六阶段:告别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告别仪式,协助师生顺利完成与逝者心理层面的分离。 2、进一步协助师生重新定位与逝者的关系,使其能够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到其他关系上。 3、促进当事人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 4、鼓励当事人应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开始新的生活。 具体做法: 1、把写的纸条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轻轻放入纸盒中; 2、集体念诵告别词; 3、目送、移走逝者的桌椅。
第七阶段:表达祝福 1、正向词语+大拇指; 2、给自己送他人; 3、拥抱同学; 4、爱的通道。 在这个环节,有时我们会加入家庭系统排列的指导语。 阿弥陀佛!一切安好!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父母健康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