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选择去受什么样的苦

 瑞希在线 2020-01-31

作者 | 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青云计划外部评审团成员。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选择去受什么样的苦

01

接纳你所选择的,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在我过去17年的职业生涯里,遇到过三次重大的职业转型。第一次是我从普通员工晋升为中层管理者;第二次是我从企业辞职出来创业;第三次是我将B端业务转型为C端业务。

每遇转型,我过得都不太开心,由于压力大,经常质疑自己的选择。

十年前我离开待遇不错的老东家出来创业,临走时面对挽留我的老板,我甚至有点不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您老快点放我走,这才是对我最大的恩赏!

然而,半年后,在经受了无数挫折和失败后,我开始后悔了,我觉得要是当初留在集团,肯定不会像现在一样辛苦。辛苦不说,还没赚到钱。

这个想法很可怕,之后我遇到了上班不曾遇到过的大大小小困难无数,每遇困境,我就特别后悔自己年纪轻轻本可安然无忧地拿一份高薪,现在却要承受这般痛苦。

特别是看到老东家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昔日很多不起眼儿的同事都开始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时,我就更后悔了。

后来,和一个前辈聊起自己的烦恼,他说:“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你都会后悔。因为你总是试图寻找最优解。”

一语点醒梦中人。可不是嘛,这就好比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所写的:每个男人生命中都会有这样的俩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总是不想牺牲任何部分,希望所有的目标都可以达到最理想的解。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这谈何容易!

我开始学着接纳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我发现:无论多么坏的选择,既然当初做了决定,一定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的某一个需求。既然如此,又何必纠结呢!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选择去受什么样的苦

02

人生可有最优解?

我有个同学小庄,大学毕业后去了南方。有一年同学聚会,她发现有几个从一线城市回老家生活的同学,过得都很安逸。

大房子住着,工资虽然不高,可压力也没那么大。她在南方薪水不低,所以反复比较了很长时间。

工作压力大,她经常熬夜,后来得了脂溢性皮炎,开始大把大把脱发,她终于下定决心要回老家。回家考了两次公务员都没考上,家人托关系把她安排到一家事业单位(没有编制)。

工作较之前轻松了许多,可工资也少了很多。虽说她家境优越,没有养家的负担,但她还是后悔了。回老家,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美好。

一年后,她辞去了老家的工作,又回到了南方。兜兜转转,小庄发现自己走的还是之前的那条路。

这次经历让她明白:每种选择都不完美,与其寻找最优解,不如权衡好利弊,不纠结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选择去受什么样的苦

03

如何做出科学决策

实际上,生活中人们会遇到无数这样的选择题。高考填报什么专业,毕业后签哪家公司,选什么样的人结婚,这些让人纠结的大事都可以通过一套系统的方法做出科学的决策。

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兄弟曾经总结了一套“科学决策四步法”。

第一步,列出选项

年前有个体制内的读者问我,他已经厌烦了基层工作,现在想离开又很纠结。我问他:你有的选吗?他想了想,发现目前还真没有更好的选择。

你看,连选择都没有,你还纠结个啥?所以,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你得先盘点一下自己有哪些选项。

第二步,分析选项

也就是对各个选项做优劣评估。这里面比较简单常用的工具是swot分析。当然,如果是简单的选择,你也可以只列出各个选项的优势、劣势。

第三步,做出选择

选择一个你认为相对好的方案。至于什么是相对好的,这考量的是你的价值观。即,你认为什么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

第四步,管理预期

管理预期就是对一些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有个心理准备,别盲目乐观。比如,结婚并不只是“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它是两个人乃至两个家族价值观的碰撞和融合。

这里面不可避免地会有矛盾和冲突,包括婚后人生角色突然增多带给人们的压力和焦灼感。这些都在提醒人们,要做好迎接不确定性的准备。

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意味着我们生来就是受苦的。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选择去受什么样的苦。

有的苦可以忍耐,于是在坚定中过了一生;有的苦不能承受,于是换个方向结束这场苦难。归根到底,还是要受苦,只是受苦的程度不同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