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论道》系列之·周高德道长《道德经》简读(55-57)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2-04
发布时间: 2019-06-17 |来源: 中国网道家文化 |作者: 周高德 |责任编辑: 君君

第五十五章

本章老子论述了守柔处弱、身心和谐的养生原则。他老人家以“赤子”来比喻“含德之厚者”,他们犹如“赤子”一般——纯真质朴、柔弱不争、自然无为、精全气和,冥然契合养生与摄生之“道”;并从反面指出“益生”、“使气”就如同“物壮则老”一样,必然会导致不良后果——“祥”(灾殃)、“强”(躯体逐渐僵硬而走向衰老)。旨在教人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1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2,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3,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校释]

1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这几句经文,帛书本及楚简本作“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王弼本作“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本书从河上公本。

2作:从河上公本。按:帛书(甲本缺)乙本作“脧怒”;王弼本为“全作”。“”,同“脧”(zuī),男孩的生殖器。

3终日号而不嗄:从王弼本。河上公影宋本作“终日号而不哑”,道藏本作“终日号而嗌不嗄”。“嗌”(yì),咽喉。“嗄”(shà),嗓音嘶哑。

[今译]

含“德”达到深厚境界的人,能够与纯洁的初生婴儿相比。初生婴儿蜂蝎之类的毒虫不刺(他);虎豹之类的猛兽不伤(他);鹰雕之类的凶禽不抓(他)。实际上是说:含德之厚的赤子,虽生活在尘世间,然而诸如声、色、名、利等各种危害人心性的因素,都不会对其产生伤害。他筋骨柔弱然而其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还不懂得男女交合之事然而其生殖器却自动勃起,这是由于他精气极为充足的缘故。他整天大声喊叫(或大声哭啼)然而其嗓音却不嘶哑,这是由于和气极为旺盛的缘故。

了解事物对立统一而处于和谐状态是一种永恒的自然规律,了解了这种永恒的自然规律就叫做明理。如果过分地奉养生命,则会导致人遭受灾殃;如果任性地役使生命之气,则会导致人走向衰亡。因为事物壮盛至极就会趋于衰老,所以说像“益生”、“使气”这些极端行为不符合自然无为之道。不符合自然无为之道,就必然会提早的死亡。

[札记]

含德之厚如赤子,精足气和神少思。

自古养生贵中和,益生使气谨防之。

第五十六章

本章老子论述了“知者”的修身处世的原则和方法——谨慎其言,塞兑闭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不分亲疏、利害、贵贱,旨在达到“玄同”的境界——人与人之间高度和谐而无分别之心的境界。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1;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2。故为天下贵。

[校释]

1疏:从帛书甲本(乙本缺)。河上公本作“踈”,王弼本作“疎”。“踈”同“疏”,“疎”同“疏”。“疏”,不亲密;关系远。

2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从王弼本。帛书本于“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贱”前有“亦”字。河上公本仅于“不可得而贱”前有“亦”字。

[今译]

明智的人不轻易言表(或不妄言或不多言);轻易言表(或妄言或多言)的人不明智。

塞住人的(产生欲望的)洞穴,闭上人的(产生欲望的)门户;磨损其锐角(而不露锋芒),调解其纠纷(而与世无争);含敛其光芒(而韬光养晦),混同其尘世(而打成一片)。这就叫做“玄同”——冥然和同。

所以,(为了达到“玄同”的境界,)人们不可以有意的亲近人,也不可以有意的疏远人;不可以有意的福利人,也不可以有意的损害人;不可以有意的敬重人,也不可以有意的鄙视人。所以,“玄同”的境界为天下人所崇尚。

[札记]

言者不知知不声,塞兑闭门止纷争。

不为得之有分别,崇尚玄同利众生。

第五十七章

本章老子从正反两方面入手论述“无为而治”。首先,从“有为”造成的弊端来反论“无事取天下”即“无为而治”的重要性;然后,从“无为”(好静、无事、无欲)而产生“无不为”的理想效果来正面论述“无为而治”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治理国家应该实行“无为而治”。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1;法物2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3;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校释]

1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从河上公本,王弼本同。按:帛书(乙本缺文)甲本作“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楚简本作“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2法物:从河上公本。王弼本作“法令”。按:帛书(甲本缺文)乙本及楚简本皆为“法物”。

3我无为而民自化:这里的“无为”指“行不言之教”(2章);“自化”,意为“民众自然而然地自我化育。“化”,化育,教化培育。“自化”,也可以理解为“民众自然而然地受感化”。“感化”,用行动影响,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

[今译]

用正道治国,以诡道用兵,依“清静无为”之道则可以取得天下百姓的人心,从而治理天下。我根据什么知道应该如此做的呢?就是根据如下的社会现实状况:

国家颁布的禁令越多,(必然导致民众无所适从,因此)民众就会更加陷入贫穷;对民众使用的镇压手段越残酷,(必然导致民众被迫反抗,因此)国家就会更加陷入昏乱;对民众掌握的伎巧越重视,(必然导致民众趋之若骛,因此)稀奇古怪的物品就会更加兴起;对珍好之物越炫耀,(必然导致民众心生贪念,因此)盗贼就会更加增多。

所以,有道的人教导我们说:“我顺其自然而不干涉,民众就会自然地自我化育;我崇尚清静而不干扰,民众就会自然安定;我不生事扰民,民众(安居乐业,于是)就会自然富裕;我没有贪欲,民众(以为楷模,于是)就会自然淳朴。”

[札记]

清静无为不扰民,民自富裕且朴真。

倘若天下多忌讳,民不聊生国将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