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制下的理性行政只是看上去很美,比如平抑粮价的平籴法|文史宴

 cat1208 2020-02-05

文/第五大洋



许多人对理性行政有迷信,有人认为如果有一个没有私欲而又睿智的机器来进行全方位的政治管理,会是最完美的情况。其实社会要素极其复杂,而且随着人口和时间的增加复杂度呈几何级数上升,即便行政真够理性,随着国家越大、时间越长也会越难以胜任,这还是在没计算贪腐和权力作恶的情况下。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平籴法是战国魏文侯时期李悝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内容主要就是粮食丰收时政府大力收购粮食,抬高粮价;歉收时政府把储存的粮食卖出去,平抑粮价。目的是为了防止“谷贱伤农(农民),谷贵伤民(市民)”。很多史书说魏文侯时期魏国的富强,很大程度上因为采用了这个办法。

李悝

晋派法家思想落实的始祖

魏国军事上的强势很可能得益于平籴法,但是说魏国因平籴法而富强却是不对的,平籴法其实极大伤害了魏国的经济,魏国人民为其国君在军事上的辉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下面我从逻辑上来对平籴法进行分析。

首先,所谓的“丰收”和“歉收”不能仅仅从产量(供给量)上来判断,还要结合需求量。

某一年的粮食产量跟往年相比很高,这很可能是生产者对市场需求的反应。粮食商人可能预判到了需求的高涨,用较高的收购价格使生产者有了提高产量的激励,他们或者增加了劳动时间,或者新开辟了土地,或者购买了高效的工具,或者学习了新得生产知识……这样粮价不会下跌,但从产量上看确实是丰收了。官员基于产量的原因进行了粮食收购,就会产生错误,造成粮价进一步上涨。“歉收”的道理也是一样,不必赘述。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产量的波动,产量的波动对价格有什么影响,官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就很难搞得清楚,基于这种情况的“平籴”,不但起不到稳定价格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扰乱价格。

那么单纯从粮食价格上观察“丰收”和“歉收”是否可行?也是不行的。因为人们只能看到之前的价格,今天价格的水平,只能与之前价格的比较,而无法与未来的价格进行比较。

官员发现某一年粮食价格高了,于是他卖出了一些储备粮;可是下一年粮食价格可能更高,他又卖出了更多储备粮;如果第三年粮价继续走高,这位官员就没有粮食可卖了……如果他能知道未来的价格,他应该在第一年就收购粮食而不是出售粮食。粮价持续上涨,政府没有粮食;粮价持续下降的情况,政府年年收购粮食,却卖不出去,就会慢慢没有钱。

如果有某种方法可以让人知道未来的价格,那人人都可以在低点买进,在高点卖出,人人都可以大赚特赚。实际上,预测价格是商人的才能,但再成功的商人,也不可能每一次都作出正确的预测。也许某一地的某一位负责平籴的官员有预测价格的能力,要指望多数平籴官儿拥有这种能力是不可能的。

官员为什么不能拥有商人一样的能力?因为商人有赚钱的激励。为了赚钱,商人可以先进行一定的投资,比如到处查访,搜集信息,学习成功的经验,偶尔也可以允许适当的亏损用来试错……他的能力就逐渐变强。

这都是因为将来赚到的钱是商人自己的,预期收益大于投资的话,投资就是可行的。官员没有赚钱的激励,他也就不会做商人一样的投资,也就无法拥有商人一样的能力。

因为能力问题,让政府官员来搞平籴只能制造混乱,想要避免混乱,就只能委托给商人来办。被政府委托的商人,就依靠政府权力机构撑腰,成了当地粮食买卖的垄断者。他们利用政府权力排除竞争者,然后以垄断的低价收购农产品,对价格不满意的农民既不能把农产品卖给别人(因为没有),也不能不卖(因为平籴是国家政策);而市民也必须以垄断的高价购买农产品。

最终,平籴法不但不能平抑粮价,反而伤农又伤民。

凭着平籴法

魏国赚了个盆满钵满

其次,平籴法是政府代民储蓄。在粮价便宜的年份,无论是农民还是市民,都可以相对容易地取得粮食,人们就会把多余的储存起来。到粮价高涨时,人们获取粮食的难度加大,就可以使用之前储存的粮食渡过难关,这就是储蓄以及其作用。

如果粮价走低,政府以一个较高的价格收购粮食,就把更多的粮食从人民仓库转移到政府的仓库储存,嘴上目的同样是要在粮价高涨时帮助人们渡过难关。但是要政府代民储蓄,就要有官吏来执行,上面说的还是在没有考虑贪腐的理想情况下的弊端,如果再算上官吏的贪腐,那这平籴法损耗了人民的财富简直没有底了。

明明人民可以储蓄,为什么政府非要代劳?我不知道有没有人问过李悝这个问题,李悝又是怎么回答的。但后世也不乏政府代民储蓄的案例,最主要的原因是怕人民在富裕的时候奢侈浪费掉手里的财富,到了不好的年景就穷困潦倒。

这种人确实存在,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犯下错误,但为弥补这些人的错误,不能让其他人付出代价。如果一个人的错误是别人代为弥补的,他就不能很好地意识到错误,他将不知悔改——反正将来会有便宜的粮食,那么现在奢侈一下又有何妨。本该用于储蓄的粮食就会被用来消费。

平籴法恰恰以一个未来低粮价的承诺,鼓励了人民的奢侈浪费,减少了民间的储蓄,真到需要用到储备粮的时候,却发现有太多人需要粮食,储备粮极度缺乏。

有人一定会以此证明人民都是不会储蓄的傻子,进而标榜平籴法是多么明智,怪就怪底下官员不能很好的领会平籴法的精神并百分百执行。其实人们是受到政策的诱导,没有这个政策,也就不会有这么多所谓的傻子。

这时候,如果不能将粮价提高到真实的水准,什么人可以得到低价粮,就得由官员说了算,官员有了这个权力,就像有缝的蛋会招来苍蝇一样,有关系的人开始贿赂官员套取低价粮,再以高价卖出。人民会发现政府承诺的低价粮基本没有,市场上出售的粮食价格奇高。即便不是政府一开始就存有骗人的目的,一旦实行了这种法规,最后就会出现这种结果。

政府代民储蓄对政府是有好处的。本应该在人民仓库的粮食进入了政府的仓库,就成了魏文侯可以采用的财货,用来实现他自己的某些目的,比如战争。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

平籴法丰富了魏国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支撑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创造了魏国军事上短暂的辉煌。但是这种方法是以穷困百姓为代价的,当耗光百姓的潜力,既有的军队又被齐、秦打没了之后,政府就没有能力再维持那样的军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