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籴、平粜论

 20090501cf 2023-01-16 发布于河北
  • 平籴di、平粜tiao论

     暂停编辑讨论上传视频

  • 中国历史上思想家关于国家通过收购和抛售粮食、以稳定粮价的思想和主张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平籴、平粜论,中国历史上思想家关于国家通过收购和抛售粮食,以稳定粮价的思想和主张。 [1] 

“平籴”,在丰年以高于市价收购粮食;“平粜”,在歉年以低于市价出售粮食。春秋时期范蠡提出不论丰年歉年,应该使谷价保持在合理的幅度内波动,这样对农业和工商业都有利。使市场物价趋于稳定的办法是:在丰年谷价过低时以较高价内贮粮食,在灾年谷价过高时以平价抛售粮食。“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战国时期,李悝亦认为粮价过贱,有伤农民;粮价过高,有伤工商业者。因此政府应根据年成好坏,确定一个适中的粮价,丰年收购粮食,歉年抛售粮食。他把丰年分为上中下熟三等,歉年也分为小中大饥三等,“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汉书·食货志》)。西汉时耿寿昌运用平籴平粜理论,设立常平仓制度。北宋时王安石以常平仓谷贷放给百姓,收取利息,作为财政收入,已不只是为了稳定粮价。隋代以后,有民间的社仓、义仓,则是属于慈善互济性质,不同于原来的平籴平粜。 [1] 
  •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