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飞虎catzbc 2020-02-06

白雪黄芽-头条号 2020/2/118:00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白雪乾金飞琼苑,黄芽坤土发玉园。” 今天继续跟大韩金英老师学习《道德经》第十六章,了解人的来源,人的根底,只有清晰笃定这个方向,才会在修行的道路中少走弯路。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第十六章 归根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这一章讲道之根,也是人之根。知根就会知道一切,不知根,在枝叶上忙乎,一辈子都成不了道。知道根的人,辛苦二三载,快乐千万年。整部《道德经》,一直在强调先天一炁,就是在不断强化根的意识。此章是逐径之妙,一层深一层,一节玄一节,要人层层通透,节节光明。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致虚极,虚从何来?从空里来。极,彻底清为极。身心放下为致,身心窈忘,为致虚极。什么是静?内心一丝不挂为静。笃,纯粹精一为笃,专一不离为守。万物指虚中实、无中生出的有。皆归于一,为并作。把无中生出的先天一炁的初始和后来动态放在一起。灵中一点是吾,用元神来观,观其复,内照本来。以,得其神而返当来叫以。因为当下即是,转瞬即非,好像一下就回去了,所以说复。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玄关开那一刹那,先天一炁初现,很微弱,很迅速,如闪电,是顷刻间的事,所以说观其复。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什么是物芸芸?先天一炁的形成,是五脏之气的五气合一。五气朝宗,暖烘烘蒸就一点神光。各归其根,先天一炁从静中生出的动,静时根,归根就是动在归静,有中复无,实内从虚。什么是静曰复命?静,太和之气,复命,返其元始。太和一炁生万物、生人,重新回到太和一炁,就是回到生命诞生之初。当事物已经有形有象,比如树木的枝枝叶叶,虽然灿烂夺目,但是不能成为再造之根;当事物没有出现之前,虚无缥缈,也不是诞生之根;只有在那将生未生,在那一动一静之间,才是诞生之根,是天地之根,也是人之根。修道人明白了这个根,返还这个根,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生生不已的生命源泉。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花开花谢,一生一杀,只有从这个阴阳二,才能返回初始的一,这是很平常的道理。懂得这个道理,就是明大道的人明此理,通此妙,参此玄,得此道。不知常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是凶?不知静,不知静里求玄,用有为的方法下手就是凶。旁门左道,不知大道根源,从有为入手,什么取童男幼女为丹,取女孩第一次月经为丹,走入邪道,必然损命,是妄作凶。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知常曰容,指知常静之妙,知静里常动之微。静中动,无所不通,无物不容,言其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微也,妙也。公,指无人无我,无声无臭,普照万方,惟澄而已。王指统领于虚,归于密室,湛寂无为。天,得天地之和,体清虚之妙,得无极之真。道,静如清虚,玄之又玄。道本无名,借道真言,返之混沌之初,无言可言,无道可道,才是道。久,指无言无道。什么是没身不殆?阳神出窍,肉身死了,但是神没有亡,气没有消失,叫没身不殆。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人的根在哪里?在天上,头顶就是人体小宇宙之天。这根又是和大宇宙之天相通的。双眼、双耳、双鼻孔,是完美的坤卦,坤为地,为扎根之所。一张嘴、一个尿道口、一个肛门,构成一个乾卦,乾卦为阳气,乾卦在下表示阳气上升,坤卦在上表示阴气下降,构成地天泰卦,这是人体生生不息阴阳旋转的奥秘。如果反过来,就是否卦,人体上下不通,阴阳不交,就会疾病缠身。生机就是阴阳,人体头在上,内在是坤;腹部在下,内在是乾。万物负阴而抱阳,处处是阴阳,处处有生机。清东陵,阴宅为阴,放在东方,因为东为阳,西为阴,如果陵墓放在西边就是重阴,就没有生机,就是凶。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人的根确实在天上。父母未生我身之前,一股太和清气悬于天空。父母交合时一团真气感召天空中的太和一炁,内外交感而为人之灵。这个人体感觉的国王,她最初的来到和诞生,就是人的根。修道的起步就是归根,归静。静是天地之灵。起步的方法就是明玄关一窍,进入人天一体的通道,会见自己的灵。她会带你体验道妙,只有她才能观到归根复命的内景。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这说的就是还丹。丹就是人体的精气神通过内炼结成的灵胎。身心杳明,心中一念不生,修得内心一丝不挂,进入虚无但其中包含一切的境界,将这无中的多达成一个捆,做整体地观,类似于你闭上眼睛,不落在屋子里的某个东西上,但整个屋子的东西你都全知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虚无中生出真阳之有,并且元神照住,长久地停留在中脉上的黄庭,叫归根。人的灵根在中土扎了根。归根曰静,是有中复无,实内从虚。虽然结了丹,但丹是个虚体,是虚中之有,实在得过了就不是她了,所以还要以空谷之虚神守候。静中之动才会无所不通,无物不容,一气归根,六门互用,耳可视,目可闻。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个“明”乃日与月合,阴阳相合而生光明,丹功中正是此“明”理。这个“明”指性光与命光。性光在头,命光在腹。性光如月,命光如日。人静坐中,会感到眉间有光,会看到腹中有光。当性光命光合一之时,人体的光会更强大,有身光、神光、丹光。身光比较小,神光比较大,丹光则更强。

《道德经》第十六章:人的根在天上——知根知底,才少走冤枉路

老子说的公、天、道、久,一切都仿佛消失了,只剩那一片深度的静定,清虚湛寂。因此你突破太极玄线,突破三维空间,跨越历史的长河,洞晓天地万物的变化,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