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蛇皮炎汤治疗接触性皮炎62例,总有效率96.8%

 针针扎0015 2020-02-06


第 1352 期

作者 / 刘冰 晋文 王寅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部

编辑 / 张芊芊 ⊙ 校对 / 林凤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首先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为Ⅳ型变态反应。属中医“漆疮”、“膏药风”、“马桶癣”范畴。笔者在临床上自拟乌蛇皮炎汤治疗接触性皮炎62例,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

62例患者中,发病以青壮年居多,年龄4~18岁24例,18~25岁38例。男性37例,女性25例。发病前均有致敏物接触史,主要致敏物为日用化妆品、油漆、塑料、外用药剂、胶布、有机溶剂等,经一定潜伏期后发病,一般首次接触4~20d,再次接触24~28h发病。对于原因不明的病例,加做斑贴试验,经24~48h,有瘙痒及红斑反应为阳性。

2临床表现

接触部位发病,皮疹发生呈棉花形态。范围严重程度与接触物浓度、接触方式及个体反应有密切关系,以暴露部位(头面、四肢)多见。皮疹形态多样,局部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溃疡、坏死,有烧灼感、疼痛,严重者发热、周身不适。

3治疗方法

(1)内服方:乌梢蛇10g,剌蒺藜10g,蝉蜕10g,连翘10g,生地20g,地肤子10g,蛇床子10g。

(2)外洗方:乌梢蛇10g,黄柏15g,苦参20g,白藓皮10g,地肤子10g,蛇床子10g。

内服方每日1剂,连服1周(1疗程)。外洗方视其皮损部位,范围大小,其用量可酌情加减,每日1剂,每日3~4次,连洗1周,使用时将煎汤放冷后再外洗或湿敷。

治疗用药期间,对未找到致敏物,应积极寻找,避免再次接触。一旦接触致敏物,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切勿搔抓或热水烫洗,致皮损加重。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鱼腥发物。

4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观察半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观察半年无明显反复。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5治疗结果

62例患者中,27例痊愈,19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6.8%。每疗程为7d,每日1剂,最短4剂,最长3疗程,平均1~2疗程。

6典型病例

高某,男,42岁,1997年5月15日初诊。因朋友家中装修房屋,接触油漆1周后,遂见四肢皮肤红肿、丘疹、瘙痒,挠抓后红肿愈甚。在家中自服“息斯敏”“排毒养颜胶囊”后,瘙痒稍有改善。5月14日进食海鲜,饮酒后当晚症状加重,红肿范围扩大,烧灼感,不寐,便干。治以疏风清热止痒、凉血消肿止痛之乌蛇皮炎汤,方用:乌梢蛇15g,蒲公英15g,连翘10g,生地黄15g,丹皮15g,蝉蜕10g,栀子10g,玄参15g,泽泻10g,剌蒺藜10g,甘草6g。配合上述外洗方,外洗冷敷,连续治疗用药1周,全部症状消失、痊愈。

7讨论

接触性皮炎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能引起本病的致敏物很多,有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等物品。详细询问病史,找出致敏物,去除病因,是诊断和治疗本病的先决条件。祖国医药认为本病系人体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皮肤、粘膜接触某种外来物质,感受风热邪毒,邪毒入侵皮肤,郁于肌腠,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治疗当以疏风止痒解毒为原则,乌蛇皮炎汤方中之乌梢蛇祛风止痒,蝉蜕、刺蒺藜疏风清热,连翘清热解毒,生地黄凉血消肿止痛,地肤子、蛇床子燥湿止痒,诸药合用,实为治疗接触性皮炎之良方。临证时,还应注意随症加减化裁,局部红肿明显者加丹皮、赤芍、紫草等,瘙痒明显者加防风、荆芥、羌活;水疱或渗出较多加泽泻、土茯苓、薏苡仁;热毒甚加用蒲公英、黄芩、白花蛇舌草;长期接触而反复发作,出现慢性化、湿疹化,皮损肥厚干燥,成苔藓样变加当归、胡麻仁、玄参以养阴润燥。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22卷4期第28-2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