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 | 蒋子栋教授:头晕/眩晕的诊断与治疗热点

 素问镜听 2020-02-07

视频来源:远程学术交流平台

头晕/眩晕诊治原则

蒋子栋教授指出,头晕/眩晕相关临床分类包括脑源性、血管源性、医源性、耳源性、心源性、颈源性、精神性、感染性等。在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眩晕疾病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耳石症)、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它们均属于外周性前庭疾病。中枢性前庭疾病导致的头晕则与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特发性眩晕以及精神性头晕有关。

蒋子栋教授在讲课中指出,眩晕/头晕诊治原则为:

  • 正确的诊疗思路;

  • 规范化诊疗过程;

  • 避免泛化,避免营造“概念性垃圾箱”;

  • 避免误诊、误治(恶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1. 概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相对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年患病率约1.6%,终身患病率约2.4%。BPPV在40岁以上人群中高发,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BPPV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2. 综合治疗方案

BBPV一旦诊断明确,即可复位治疗,无需复位后头位限制,无需前庭功能检查。手法复位后仍有头晕、不稳感觉的患者可以补做前庭功能检查,考虑此现象可能与耳石症患者合并前庭功能障碍有关。

BB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95%的患者经手法复位效果良好。手法复位操作困难的患者,可以选择耳石复位仪辅助。1年以上规范的耳石复位等综合治疗仍然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考虑进行半规管阻塞等手术治疗。

3. 药物治疗原则

原则上药物不能使耳石复位,但是鉴于BPPV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疾病相关,或合并其他眩晕疾病,下列情况应考虑进行治疗:

1. 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

2. 复位时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等;

3. 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故不推荐常规使用(<72 h)。

后循环缺血

蒋子栋教授指出,在头晕/眩晕的检查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当心后循环缺血这种疾病,避免误诊和误治。

后循环缺血患者有基础病病史,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资料结合临床表现以6个D为特点:头晕(dizzness)、复视(diplopia)、构音障碍(dysarthria)、吞咽困难(dyphagia)、共济失调(dystaxia)、跌倒发作(drop attack)。

后循环缺血警告:

  • 急性眩晕发作,伴有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 突然新发的颈痛、头痛,伴有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 不忽略复视和构音障碍。 

编辑 | 董晓慧

审校 | 丁慧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