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上古王年新考(四):西周王年的确定(4)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02-08

5,懿王、孝王到夷王

下面来解决从懿王到夷王的王年问题:

懿王:?年(前899-?)

孝王:?年(懿王弟)(根据古本《纪年》,多于七年)

夷王:?年(?-865)(懿王子)(根据古本《纪年》,多于七年)

懿王元年是经天文计算确认过的,所以三王总共在位年数为35年。

如果根据今本《纪年》,可得到三王在位年数为:

懿王:25年

孝王:9年

夷王:8年

显然,这里的年份与我们推定的三王在位总年数不合。

我们先根据《史记·秦本纪第五》来缩小一下推断范围: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有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適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適者,以和西戎。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

非子、秦侯、公伯、秦仲所处的年代正是从懿王到宣王的时代。秦仲死於戎的年代在宣王六年(前822年),共和元年(前841年,即厉王二十四年)即秦仲四年,秦仲元年即厉王二十一年(前844年);从非子到秦仲为四世,按20年为一世来算,非子至少比秦仲大60岁,秦仲元年我们假设秦仲为15岁(更小的话恐怕很难让他即位)。秦侯、公伯在位年份加起来为13年,可知非子去世的时间在厉王七年(秦仲元年(前844年)前推13年,再前一年非子去世,即前858年),此时秦仲至少2岁(15减去13),非子至少62岁(也正因为非子年寿比较长,才导致秦侯、公伯在位年数比较短)。

非子见孝王在多大年纪?从孝王欲以其为大骆嫡嗣(从下文来看,孝王应该有用其和西戎之意)来看,岁数应该不是太大,至少应该是让孝王觉得他精力充沛的年纪;但也不能太小,要让孝王觉得他能担当大任。我们暂定他当时为30岁。可见,从孝王见非子之年(假定该年为X年)到厉王七年大约为32年。

那么,从这个推断来看,孝王和夷王的总在位年数大约在25年左右(从X年到厉王七年为32年,减去厉王年数7年:32-7)。

《帝王世纪》言夷王在位年数为16年,《外纪》言其在位年数为15年,我们暂时取16年;对于孝王,古本《纪年》确定其在位年数不少于7年,我们暂时取今本《纪年》的9年。前面已说过三王在位总年数为35年,这样三王在位年数就是这样的:

懿王:10年

孝王:9年

夷王:16年

要将其进一步精确,还是需要根据金文铭文来进行调整(以下金文铭文见于《殷周金文集成》和《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由于部分文字不易打出,我们直接以原编号来称呼该器。)。

中国上古王年新考(四):西周王年的确定(4)

师虎簋

师虎簋:隹(唯)元年六月既朢甲戌,王才(在)杜,(格)于大(太)室,丼白内右(伯入佑)师虎,即立(中)廷,北(向),王乎(呼)内史吴曰:册令(命)虎,王若曰:虎,(载)先王既令(命)乃且(祖)考事,啻(嫡)官(司左)右戏緐(荆),今余隹(唯)帅井(型)先王令(命),令女(命汝更)乃(祖)考,啻(嫡)官?랡(司左)右戏緐荆,苟륒(敬夙)夜勿灋밿令(废朕命),易女(锡汝)赤舄,用事。虎꽆(敢拜稽)首,对(扬)天子不(丕)鲁休,用乍밿괁(作朕烈)考日庚(伯尊簋),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师虎簋是较为公认的懿王器,懿王元年为前899年,该年六月甲戌为六月十九,基本在既望范围。

颂壶(《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15-9731):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

此器对应前897年,五月甲戌为五月初一,正在既死霸。故可知其为懿王器。

《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4126.1b.7:“唯王四年八月初吉丁亥……”,西周中晚期器,其对应年份为:896,894,893,883,873,858,对应X王元年为:899、897、896、886、876、861。

师遽簋盖(《集成》编号4214-8),西周中期铜器,“唯王三祀四月既生霸辛酉,王在周……”其干支对应年份为:

897、896、891、887、880、876、870、866、865

对应X王元年为:899、898、893、889、882、878、872、868、867

以上三者都有前899,故为懿王器,也证明断代工程确定的懿王始年不误。

《集成》编号4311.b(断代工程简报编号30)“唯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对应前899年,正月初一为己丑,与丁亥相差两天。所以也是懿王器。这也是懿王元年在前899年的一个证据。

而由师史簋“唯王元年四月既生霸甲寅”(断代工程简报编号24)和 师某簋“唯王元年九月既望丁亥”(《殷周金文集成》4312-9,断代工程简报编号25)构成一个历日序列,经检验可知此元年为前891年,对应的只能是孝王。

师酉鼎:隹王四祀九月初吉丁亥……

师酉簋:唯王元年正月,王在吴,格吴大庙。公族入佑 师酉立中廷。王呼史册命:“师酉,乃祖嫡官 邑人、虎臣、西门夷、夷、 秦夷、京夷、身夷、薪。赐汝赤、朱黄、中、攸勒。敬夙 夜勿废朕命。”师酉拜,稽首。对扬天子丕显休命,用作朕父考乙伯、究姬尊簋。酉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师酉鼎和师酉簋一般认为同属于师酉所铸,且师酉被认为是师询的长辈,经检测二器对应的X王元年应该是前891年(前888年九月丁亥是初七),也就是孝王元年。

所以可以得出:

孝王:(前891-?)

懿王:8年(前899-892)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曶鼎历日:“唯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 ;“惟王四月既生霸,辰在丁酉”。

曶鼎普遍被认为是西周中期(共王、懿王、孝王和夷王)铜器。丁酉到乙亥共49天,既望在十五或十六,则既生霸在二十七左右;如果只考虑“唯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则满足条件的年份如下:

899,884,874,873,864

如再考虑“惟王四月既生霸,辰在丁酉”,则无一满足条件,这样看来,只有两个可能,要么第二条中王年不是元年,要么干支或月相至少有一个错误(同一年的两个历日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考虑到给定干支后,我们是无法给出月相的,所以我们优先考虑干支错误的情况,其中,丁酉是乙酉之误的可能很大。

则:899,884,874,873,864

中国上古王年新考(四):西周王年的确定(4)

中国上古王年新考(四):西周王年的确定(4)

当然,“唯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中乙亥错误的可能也不小,根据月相,乙亥可能是乙未之误。

中国上古王年新考(四):西周王年的确定(4)

中国上古王年新考(四):西周王年的确定(4)

显然,未字如果在右边笔画有脱落的情况下,是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亥的。

883,877,872

下面来看元年师兑簋与三年师兑簋,此二器器型、风格相同,为同一王世是没问题的,但历日不合,故通常认为其中一个必然有错误。否则,就会排出下面的结果:

元年师兑簋:隹(唯)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才(在)周,各(格)康庙……

826,857,872,882,883,893

三年师兑簋:隹(唯)三年二月初吉丁亥,王才(在)周,各(格)大(太)庙……

其合适的历日年份有826,857,872,878,883,893;而其对应的X王元年为:828,859,874,880,885,895

根据干支和日期排列,可知从元年五月初吉到三年二月初吉相差21个月(以大小月间隔计算),大约620天,其干支相差应该为20天左右,而从甲寅到丁亥为34天,可知不是月相有误,就是干支有误。由于干支清楚,我们先按月相有误来计算,初吉一般为月初,则另一个干支应该为既望,由于初吉一般认为在初一或初二,而既望为十六,甲寅到丁亥为34天,要使半个月的差值保留,故应使后一个甲寅为既望(如要使元年五月为既望,则从元年五月既望到三年二月初吉,应该在605天即甲寅到丁亥只有5天,与干支差距不符),如此:

三年师兑簋:隹(唯)三年二月既望丁亥,王才(在)周,各(格)大(太)庙……

824,829,850,860,868,870,885,886,895,其对应X王元年为:

826,831,852,862,870,872,887,888,897

其与元年师兑簋共有的元年为前872年和前826年,其中前826年对应宣王(但与我们已得出的宣王元年不符),前872年显然只能对应夷王元年:同时,这与前面曶鼎历日给出的X王元年前872年有交集。

这样,就可以得到:

夷王:8年(前872-前865)

孝王:19年(前891-前873)

询簋和师询簋也是同一人所制作,且一般认为师询是师酉的晚辈,师酉鼎被判定为孝王时作,则询簋和师询簋也不会比这个早。

王若曰:“询!王显文武受命,则乃祖莫周邦。今余命汝音官嗣邑人、先虎臣后庸、西门夷、秦夷、京夷、囊夷,师等侧新、学针堂语言文字,~骂华夷、声身夷、阶人、成周走亚、戍秦人、降人、服夷。锡汝玄衣甫纯、载市、问(纲)黄、戈、调戟、厚秘、形沙、赛旗、彼勒用事。”询稽首对扬天子休,令用作文祖乙伯同姬草盆,询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唯王十又七祀,王在射日宫,旦,王各,益公入佑询。

显然,询簋应该在孝王十七年作。

师询簋(断代工程编号9)也是西周中晚期器,根据其内容多定为夷王器。“唯元年二月既望庚寅”对应的年份有:(前922-864内)前918年二月十三、前917年二月十八、前897年二月十四、前892年二月十三、前881年二月十七,前871年二月十五,前860年二月十五。

经检验,师询簋对应的X王元年与我们目前得出的各王元年均不合。然而,根据铭文内容,尤其是根据“亡承于先王”可知该王不是直接继承,西周中晚期合乎这一条件的只能是夷王。根据前面的校验,可知夷王元年是前872年,则二月既望庚寅其实可能是二月庚子。金文中寅和子相似度极高。

中国上古王年新考(四):西周王年的确定(4)

中国上古王年新考(四):西周王年的确定(4)

断代工程编号31“唯二年三月初吉庚寅”对应前873、863(三月初吉庚寅对应三月初二),核对各王元年后可确定为历王器。

则三王纪年为:

懿王:8年(前899-前892)

孝王:19年(前891-前873)

夷王:8年(前872-前865)

从存世的铜器来看,能被确定为夷王铜器的几乎没有,而孝王器相对较多,这与我们得到的孝王年代长于夷王是相符的。

断代工程简报编号55:

①唯三年五月丁巳,王在宗周

②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

两者构成一个历日序列,对应前897年,丁巳即五月十三,既死霸甲戌为六月初一(相差一天)。所以为懿王器。

《集成》编号4303.1-7:“唯十又七年十又二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康宫……”,该器为西周晚期器,对应厉王或宣王,我们可以拿来校验一下厉王或宣王年代。厉王十七年(前848年)十二月既生霸乙卯对应廿八,与既生霸在廿二后相合。

1973年山西岐山董家村出土一批铜器,其中所谓裘卫四器已用来确定共王纪年。其余铜器,如断代工程编号54:

①唯王廿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

②克鈡:唯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康刺宫(《殷周金文集成》编号204-6);

③唯十又八年十又二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康穆宫。

检验后可知,②是穆王器,“九月初吉庚寅”对应前956年九月初五;③是共王器,其对应前905年,十又二月初吉庚寅对应十二月初二。

由上,董家村出土这批铜器主要是穆王和共王时器。

这样,西周诸王王年就排出来了:

武王:3年(前1038-1036)

成王:25年(前1035-前1011)

康王:20年(前1010-前991)

昭王:19年(前990-前972)

穆王:49年(前971-前923)

共王:23年(前922-前900)

懿王:8年(前899-前892)

孝王:19年(前891-前873)

夷王:8年(前872-前865)

厉王:37年(前864-828,含共和14年)

宣王:46年(前827-782)

幽王:11年(前781-7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