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故知新——中医到底是怎么治病的?-(2)

 信望爱中医陈新 2020-02-09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会继续与大家重温以往的文章,和大家继续温故而知新之旅。

前期与大家分享了有关中医到底是怎么治病的?-(2)”的相关知识及所感所悟。今天我们将继续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中医到底是怎么治病的”?

中医治病的理念和方法绝不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盖治病之道,所重在本耳!.......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无非求本之道。故黄帝曰∶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孔子曰∶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此神圣心传出乎一贯,可见随几应变,必不可忽于根本,察得其本,无余义矣。

淮南子曰∶所以贵扁鹊者,知病之所从生也。所以贵圣人者,知乱之所由起也。王应震曰∶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此求其病机之说,与夫求于本,其理一也。

 

今再以验案为例说明之。

其一,“发热不能见烧退烧”!就拿去冬今春这波流感发热为例(近期气候变化还是很大,流感群发的案例还不少),一旦流感发热,首先要明确其发热原因所在,而不能不管青红皂白的发热就去输液退烧,殊不知早期发热多为病毒感染不需要运用抗菌素输液,不只是滥用误用,而且还造成苦寒伤脾损胃的弊端,正确的思维是:首要辨别发热的病机是什么?只要明白戊戌年终之气的运气特征,不难知晓“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了,再参合患者“发热时多有恶寒、无汗、且头重头痛、身体酸痛”的表现,就可以很清楚地抓住其“寒湿在表”的病机了,于是当时我们选用神术汤、神术散温散解表,大多能够达到一发汗则烧就退的效果,而且,大多是一剂已二剂愈的速效!因发热输液(抗生素)+退热治疗,不仅发热难退(临时退了,隔时又升了),还有的发热早期(不辨证、不管寒热)径用过用苦寒清热药(时下发热感冒药多为清热解毒药),那更是雪上加霜!不仅导致外感寒湿不能及时表散,而且易致寒(湿)遏难去,迁延向下蔓延,或化热,或伤肺咳嗽,或伤脾(胃)腹泻胃胀,我遇到很多这类患者,不仅发热长期不退,而且出现声音哑了,咳嗽不爽了(闷咳、咳不动),胸口发闷等,有的出现黄痰了,此时又误意味“感染”了,于是又过用滥用抗菌素,不仅咳嗽难愈,有的出现腹泻了,胃口不好了,神疲乏力了,可谓恶性循环,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己亥年初(近期的)流感发热由于气候变了,运气特征改变了(脾土不及、客气是阳明燥金、主气是厥阴风木),所以结合目前流感发热的表现看大多属于外寒内热(或燥)的为多,此时就应该变法了,可以采用外散风寒兼清郁热(或兼去燥)的方法治疗了,所以近期有选用《千金》葳蕤汤的机会就是这个道理,当然,病情复杂一点的也有太阳少阳合并,或兼及阳明的,那就需要遵循“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了,此不赘述。

其二,“咳嗽不能见咳止咳”!近期遇到多例春节期间发热流感后咳嗽迁延难愈的病例,这些病例大多由于一开始治不得法,致寒遏不达,出现“喑哑,或有清鼻涕,咳声不扬,胸闷,口渴,痰黄,腹胀,便溏”的“外寒内热、肺脾两虚,且寒热错杂”的状况较多,此时就不能见咳止咳,更不能误用清肺凉药,而应宣达肺气,扶助肺脾,外散风寒、兼清痰热为法,方子可以选用华盖散、参苏饮、《千金》苇茎汤等方,往往可以获得理想效果的,当然,有些患者由于己亥年运气环境的关系,还可以出现燥咳,夜咳,此时灵活变法选用陈氏麦门冬汤、乌梅丸等也能获得满意疗效的。

其三,“咯血不能见血止血”!近期由于运气条件阳明燥金加临厥阴风木,肺系咯血、鼻子出血、尿血的患者很多,此时就不能走“见血止血”的套路,而应该分析出血的原因(肺燥、心火……),对因治疗、抓病机、看病象、“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验案举例

验案举例:杨某,男,8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气喘20余年,加重伴咯血3天”于2018年12月31日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伴咯血,两肺多发小结节,心房颤动,心功能IV级,胆囊切除术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入院后运用抗菌素、解痉平喘及止血药(蛇毒血凝酶+垂体后叶素+酚托拉明+氨甲环酸+冷沉淀凝血因子+三七+维生素K1),多种对症治疗措施,治疗7天仍然咯血,用垂体后叶素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头昏、腹痛腹泻等,遂邀余诊治,当时查看该患者年龄大,脸色红,自觉燥热、口渴,鼻子干燥,气短,胸闷,纳差,夜寐欠安,小便频,大便偏干,舌苔薄干少苔有裂纹舌质淡暗紫,脉细小滑。考虑当下仍属火运之岁,结合患者之象,一派肺燥之征,于是处以陈氏麦门冬汤+审平汤(麦冬80g、紫苑10g、法半夏10g、桑白皮15g、淡竹叶15g、白芷10g、党参10g、钟乳石10g(先煎)、炙甘草5g、炮姜6g、天冬30g、木蝴蝶5g、山萸肉10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制远志10g。药服3贴后诊视患者,出血减少。但仍感燥热,于是嘱原方增加麦冬至100g,并加生石膏80g(先煎)、水牛角80g;药服2剂后出血继续减少,并显紫暗色,患者仍感燥热需要去衣被,于是原方石膏增至90g,同时加用小承气汤(大黄6g、炒枳壳10g、姜厚朴10g),药服2剂后大便6次,咯血明显缓解,此时酚妥拉明及垂体后叶素逐渐撤停,因患者诉夜间盗汗口渴,又原方石膏和水牛角均增至100g,并加白薇10g、玉竹30g,药服2剂,咯血进一步减少,因查看舌苔仍干燥少津,患者感觉燥热未除,又增麦冬为130g,天冬60g,石膏、水牛角均增至130g,以增清燥润肺之力,同时加上山药30g、焦六神曲10g、陈皮6g护脾开胃。再服3剂后,咯血获得完全控制,诸症也明显缓解,家属高兴,给予出院。

本案在运用各种止血剂无效时(甚至有多种副作用),遵循“天人相应”原理,辨证求因,刻刻抓住“肺燥以及阳明阖降”之理,因证选方,据象遣药,并大刀阔斧地调节关键药物的剂量,在清燥润肺的基础上,加用小承气汤通降阳明,顺势而为;同时,加用水牛角、白薇辈意在兼顾血分瘀热,充分体现了“谨候气宜,无失病机”之旨才是获得满意效果的缘由。我们于2017年曾经运用运气思维治疗因2次栓塞无效的大咯血患者取得成功也是此理!试想如果不按中医思维,见血止血,能够获得如此良效吗?

(未完待续)

(文章图片不可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