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高血压病是怎么认识的?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0-02-10

高血压病根据其临床主要证候,病程的转归以及并发症,

可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内经》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干金方》指出:“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攻头脑也”,“其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肝厥头痛必多目眩晕”,认为头痛、眩晕是肝火厥逆所致。《丹溪心法》说:“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本病的另一种原因。这些都说明了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早有认识。中医认为本病可由精神因素、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因素所引起。

中医对高血压病是怎么认识的?

1.精神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以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使肝阳偏亢,肝阳上扰头目。肝肾两脏关系密切,肝火也能灼伤肝肾之阴,形成肝肾阴虚,肝阳偏亢。

2.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以致湿浊内生,湿浊久蕴可以化热,热又能灼津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窍,也能发生本病。

中医对高血压病是怎么认识的?

3.内伤虚损:如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者,由于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致肝阳偏亢,内风易动。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体阴阳消长失调,特别是肝肾阴阳失调。因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形成了下虚上盛的病理现象,故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而肾阴亏损,不能滋养于心,心亦受累,故见心悸、健忘、不寐等症。病久不愈,阴损及阳,则往往导致肾阳不足,兼见畏寒、肢冷、阳痿、夜尿等阳虚证候;亦可损阴于前,阳亏于后:最后形成了阴阳两虚的证候。阳盛又可以化风化火,肝风入络则见四肢麻木,甚至口眼歪斜;肝火上冲,可见面红耳赤善怒。风火相煽,灼津成痰,若肝阳暴亢,则阳亢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扰动心神,蒙蔽清窍,于是发生中风昏厥。

另外,奇经的冲王二脉,冲脉主血海,王脉主一身之阴,与肝肾也有密切关系,也能引起肝阳上亢,甚至肾阳亦衰,成为阴阳两虚,兼有虚阳上扰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