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强说《伤寒》12——谈太阳伤寒辨治规律

 rwm1110 2020-02-11

   讲完“起手”三法,则必论传变,方能总览全局,把握太阳伤寒诊治之要。其实从《伤寒论》原文之中,我们也能大致窥得仲景的诊治思路。

   麻黄汤原为太阳伤寒正治之法,但仲景总喜示人以变,故而反以桂枝汤开篇,不可不知。临床病毒性感冒初起,多数人以畏寒怕冷、鼻塞、头痛、无汗、战栗,继而伴发热起病,表现为典型的太阳伤寒证,此时可借一剂麻黄汤开凑,汗出后当覆杯而愈。“发汗”为麻黄汤解表运用之要,但临床许多医生只管开方,不识仲景“覆取微似汗”之教诲,不教病人出汗,所以服之不效,反怪经方无用,诚可叹矣。另见临床有开麻黄汤动辄五六剂、六七剂者,不知今人之体质偏热(详细论述见“少阳为温病之门户”),风寒不去,不日就会郁遏化热,所以临床用麻黄汤之机,半日、一日而已,若过服、多服,徒增其害,反致“坏病”。若临床已见口渴(当无咽痛),此时已是大青龙汤主治矣。还有临床服药后无汗,或汗出不彻,反增心烦、口渴(无咽痛),都说明邪气郁遏较甚,当用大青龙汤发之。病至二三日,当少阳、阳明受病,若邪气内迫,见腹满、不大便,或增咳喘,只要表寒仍在,则仍以引邪出表为要(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若临床转而发热重、恶寒轻,也有用小柴胡汤之机(傷寒四五日,身熱,悪風,頚項強,脅下満,手足温而渇者,小柴胡湯主之(99))。待三阳轮替,寒邪转化,表里俱热,出现发热、汗出、口渴、腹满、咳喘,白虎汤主之(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此为麻黄汤证之转归,可概括为:麻黄汤——大青龙汤——/小柴胡汤——白虎汤。

桂枝汤乃仲景为体虚之人外感而设,或汗、下之后,正气受损,但表证未去者(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表现为感冒后忽冷忽热、热势不高,时时畏风、汗出,此时宜助正气、滋化源,争取一鼓作气,扶正助汗而鼓邪外出。看整个桂枝汤的组成,起发汗作用的仅有三两生姜(当然也有人认为桂枝可发汗,另议),而发汗的秘诀在于方后注中的啜热粥一升和两小时温覆(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此亦不可不知。而且,用药后不汗出也可以再汗,故仲景留有详尽调护之法。若表寒羁留(桂枝汤证变化相对较麻黄汤证慢),汗出过多伤阴,可兼内实,此时仍可用桂枝汤扶正解表再汗(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4))。但若因正气内虚,部分邪气入里化热归肺,表里俱病,出现发热、汗出、咳喘,则宜辛温复辛凉之法,用麻杏石甘汤(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伺邪气完全入里,内热炽兼气阴伤,则用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体虚之人热病后期,虽然邪气得去,多有气阴受损,或夹余邪未清,可用竹叶石膏汤善后(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397)。),或《金匮》麦门冬汤调理。所以桂枝汤证转归可概括为:桂枝汤——麻杏石甘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

小青龙汤为寒饮伏肺者新感之方。感邪后风寒引动伏邪,内外相引而发病,表现为外有寒热,内有咳、痰、喘、息,方用小青龙汤外散风寒,内化水饮。临床运用之要在于细辛、干姜各有三两(三两约合今之45克,当然考虑到今人体质,其用量可减),一方面莫“拘于细辛不过钱”和畏细辛、干姜辛热而不敢用,另一方面不要长时间使用,待寒热消、咳喘止则中病即止。否则,小青龙汤若使用过久,反而容易使痰饮化燥,痰即难出。小青龙汤证日久,寒饮可郁而化热,痰涎随之由稀转稠、由白转黄,若表证仍未去,临床可用《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若服青龙汤表证已去,痰饮未尽,可用《金匮》苓甘五味姜辛汤等善后(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因此,小青龙汤证的转归可以概括为: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