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明代京营制度的变迁,看文官地位的提升

 光辉rlbr1vjwmb 2020-02-12

前引

大明王朝建立后,随着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手段,皇帝的权力膨胀到了空前的地步,相对的,作为帝国行政的执行者文官集团,他们的地位从唐宋以来逐步下降,到洪武时期可谓跌入冰点,生杀予夺皆由帝王心意,再无可能与皇帝坐而论道,代天理政。

文官地位的下降是多方面的,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大幅度削减文官的行政权,并且司法大权也被皇帝牢牢抓住,文官完全成了皇帝的应声虫,更别说染指军事大权了。

从明代京营制度的变迁,看文官地位的提升

可文官集团毕竟是维持大明帝国运转的纽带,当强势的帝王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此消彼长下,文官执政地位逐渐加强,其崛起便势不可挡,反映在军事上当然是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接下来,笔者便以明代京营禁军的制度变迁为例,略述文官集团地位的提升。

明前期的三大营制度

所谓京营便是驻守在都城的常驻军,它实际产生在永乐时期,明朝开国那会因为朱元璋施行卫所制,将兵分离,有战出征,无战各归卫所屯田操练,因此没有京营一说。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夺得皇位,其亲信军队便常驻南京,开明代京营建制先河,等迁都北京后,朱棣将京卫扩充,改组五军为一营,称之为五军营,此外另设三千营和神机营,合称为三大营,成为京师常驻重兵禁军,不再散归卫所。

从明代京营制度的变迁,看文官地位的提升

三大营设立后,在管理操练上,以勋臣武将任把总负责平时操练,由亲信宦官为提督协同监管,进而使皇帝牢牢掌握京营大权。

加之明朝前期,有皇帝亲征的传统,永乐、宣德二帝都是马上天子,常率三大营北征草原,实际军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天子既是最高执政者,也是最高的军事统帅,文官根本没有权力插手京营军务。

土木之变与团营制度

及至正统十四年之前,大明朝承平日久,文恬武嬉,军纪废弛,京营战斗力持续下滑。土木之变时,数十万大军被不通军事的明英宗完全葬送,这时名臣于谦临危受命,重建了京营,并对之改组,分为十团营,京营迎来了改制期,也给了文官首次插手京营军务的机会。

从明代京营制度的变迁,看文官地位的提升

三大营因各有总兵官掌管,互不统属,遇到战时统兵将领是临时差派,无法做到号令统一,很容易贻误战机,再加上勋贵役使军丁、吃空饷、尸位素餐等弊病,三大营已很难适应对外战争。

于是深知京营弊病的于谦便在京师保卫战胜利后,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他挑选京营五军、神机、三千精锐官军十五万人,分为十团营,每团营一万五千人,各有坐营都督、都指挥等官负责日常操练,而于谦总管提督各营,另有太监代皇帝为监军提督。

如遇到敌军来犯,视其人数多寡,多则各营俱动合为一军,人少则分调一二营随机迎敌。这样多则多调,少则少调,朝廷只需调命各营分管头目,则其麾下士兵自然跟随,号令统一,朝廷如臂使指,战力自然较之前更高。

从明代京营制度的变迁,看文官地位的提升

也正是兵部尚书于谦有再造社稷之功,除弊革新,首开大明朝文官掌京营先河,给之后文官们继续渗透戎务方面提供了契机,此后不论在京操持营务,还是外遇战事,文官必然是总督军务的一方。

十二团营制度

当然这期间也有反复,景泰八年时夺门政变爆发,明英宗复辟,他主要依靠的政变集团就是勋贵武人,这让于谦在景泰初年创制的团营制度遭到破坏。明英宗下令重新恢复三大营制,各派遣勋贵武人与宦官掌管各营军务,再次将文臣排除在外。

而同时由于石亨等人势大,朝廷要职皆其亲信把持,原处于上升期的文官势力遭到打压,可以说英宗复辟的天顺早年,朝廷大权被武人把持,大有武人政治之势。

从明代京营制度的变迁,看文官地位的提升

在石亨等政变集团倒台后,李贤为首的文官力量逐渐壮大,到了明宪宗成化初年,随着对于谦等人的平反,成化皇帝又重新恢复团营制度,选精锐十二万组建十二团营,仍以文武大臣各一员,总督其事,并差给事中、御史各一员巡察各营会操,文官对京营的干预大幅度增强,侧面反映出文官的地位又一次得到提升。

团营制重立,确实为维护成化时期的边关安定做出了贡献,遇到战事时文官总军务、宦官监军、武将领兵,三位一体又互相监督,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

但随着时间日久,当年三大营的弊病又重新在团营中上演,劳役士卒、吃空额等事屡见不鲜,明武宗即位时,京营积弊积弱现象已到了不改,国防必然大坏的地步。

从明代京营制度的变迁,看文官地位的提升

东西官厅与恢复三大营

鉴于京营杂弊丛生,明武宗从正德八年开始,先后选十二营精锐,设东西官厅。实际上东西官厅正是早先团营制的翻版,都是从老营选精锐另起炉灶,但稍有不同的是,这次变革明武宗有意提高武将地位,并没有用文臣督管。

皇帝的目的呼之欲出,正是由于文官势大,尤其在军事行动上限制明武宗,这才在新组建的东西官厅中尽可能减少文官的干预。

到了嘉靖年间,军政荒废,军额虚耗的状况十分严重,究其原因还是统治阶级腐化堕落造成。明世宗为了改革弊端,先是撤销了东西官厅,又立十二团营,之后又恢复了国初的三大营制度。

这次恢复旧制,明世宗专门设置了管理京营营务的文官,由兵部或都察院长官充任协理戎政一职,由此形成定制直到明亡。

从明代京营制度的变迁,看文官地位的提升

总的来说,明代的京营制度几经变迁,从每次变革中都能直观看出文官政治地位的变化。

在明朝早期,文官地位不高,反映在京营当中,便是没有丝毫的话语权。正统以后,文官执政地位迎来上升期,对京营军务开始插手干预,经成化、弘治两朝的沿袭发展,文官协理戎务成为惯例。等到了文官政治最高峰的嘉靖、万历时期,文官掌京营戎务大权开始出现专职,渗透的更为彻底,文官集团全面掌权也由此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