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医诊治的感冒到朱良春那里这样给药

 scg28 2020-02-13

服药3剂,热退汗止,诸证消失,调理数日,一切正常。

按语:

甘露消毒丹治湿热夹秽浊搏于气分之湿热发于低烧证屡收佳效。次方滑石、茵陈、通草皆利湿药,即所谓渗湿于热下,藿香、寇仁芳香疏利,梳里宣外,加杏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草乃合三仁汤之意,吴鞠通三仁汤有“湿热治肺”之妙,合甘露消毒丹化裁能宣肺化湿透热,又能肃肺而通调水道,清热于湿中。此清中之清,微苦而不大苦,清利而不燥利,举重若轻,妙婉清灵,对湿热阻于气分,或湿重于热,或湿热并重者诸证屡收意外疗效。“湿热治肺”乃以轻宣肺气着手,因肺气宣达,肺能正常行使治节之权,保持人体气机升降的流畅,气化则湿邪自化,湿去则热邪易于透达于外,或易于从表透达外来湿热之邪。肺主肃降,能通调水道,亦使湿热从小便而解,故“湿热治肺”其作用机理并非直接化湿清热。吴鞠通创三仁汤、宣痹汤,后世的张聿青、丁甘仁、何廉臣等名家皆善用“湿热治肺”一法,故“湿热治肺”其实已成千古定论。

上焦湿热,邪在卫表,又兼夹里湿证,阳气为湿所遏。多见始恶寒,每有身热不扬,伴以头痛身困湿郁之象,这是上焦湿热的主证,与寒邪在表之证不同。上焦证多外感夹里湿证,清代薛生白云:“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是也,此说确是外感时邪,内有郁热证之主证。舌白口渴,不引饮乃里湿证候,故湿热证初起即使邪尚在

表,亦多见兼夹里湿证候。四肢为太阴脾之表,肌肉胸中为阳明胃之表,故兼夹胸痞、四肢倦怠,肌肉烦痛亦在所必然。上焦湿热证之低烧缠绵,当芳香辛散,盖芳香以燥湿,辛散以透表,湿热之邪必自外解,常用方剂的选择有藿香正气散、黄芩苡仁滑石汤、防柴葛汤(自制) 、甘露消毒丹加减、千金苇茎汤加减等。

发热性疾病,中医通常分外感和内伤发热两大类。一般说,外感发热是人体正气抗拒外邪,正邪相争的表现,其病轻浅,较易治愈,内伤发热虚中夹实。广泛涉及气血阴阳,尤其是湿热低烧,缠绵棘手,如不明辨妙治,多久治难愈。因湿热导致低烧缠绵一证难分外感和内伤之单纯证,正如上文提及的,湿热病证发于低烧者,初起即使有邪尚在表,或邪尚在上焦的证状,亦兼夹里湿证,验之临床千真万确,清代薛生白总结湿热证之特点:“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后世谓之湿热提纲, 实非过誉。薛生白又注析湿热证属阳明、太阴,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但又有表里之分,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风木。

湿热证与伤寒太阳表证不同,其始恶寒者,因阳为湿遏而恶寒,非寒伤于表的恶寒,后但热不寒,乃因郁久而发热。医者因辨证有误,湿热低烧证久治不愈者必须注重如何辨证,尤其是辨舌苔,黄腻苔主脾胃湿热众所周知,但《辨舌指南》云:“淡白舌亦有热病,黄厚满舌亦有寒证,舌绛无津亦有痰证。”故临证除四诊合参外,必抓住湿热缠绵低烧的主证,首先辨分上中下三焦之各种主证,再选方择药,并要谙熟上中下三焦湿热病证之主方效药,灵活加减化裁,才能每收理想佳效。

版权声明:摘自《国医大师验案良方 肺系卷》李剑颖,崔艳静,杨建宇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