痫症(一) [病案]杨某,男,1岁。1968年8月13日诊。患儿于半岁时曾患高烧抽风,治后 热退。此后即发生阵发性咬牙、摇头、目上视,手足抽搐,每次发作约半分钟 即止。开始,月内仅发作1~2次,以后发作渐频,几乎每日都发作十次以上,且 发作时间延长,更增加口眼歪斜、抽动,口流涎沫,纳减,好哭闹。经某院诊为 癫痫小发作,治疗半月不效。患儿面色青黄,神情呆滞,每次发作由几秒至二 三十分钟不等,不贪乳食,二便正常,指纹青,舌淡红、苔白。询家长患儿无外 伤史及癫痫家族史。 [治则]祛风化痰定痫,佐以健脾开胃。 [方药]荆芥3克,防风3克,半夏3克,全蝎3克,僵蚕3克,白术3克,钩藤4.5克,橘红 4.5克,茯苓4.5克,建曲4.5克,制南星1.8克。间日1剂。并配合针刺风池、风 府、合谷、阳棱泉、足三里等穴,用轻泻法,捻十余转即起针,每次取2~3穴, 间日针1次。4剂后,发作减为每日5~6次,乳食稍增。原方去防风加蝉蜕3克, 生姜1片,服4剂,针刺加曲池,仍间口1次。三诊时,日仅发作2~3次,诸症悉 减。转用养阴祛风,化痰定痫:当归3克,全蝎3克,赤芍3克,半夏3克,首乌6克, 僵蚕6克,荆芥4.5克,制南星1.8克,蜈蚣1.5克,龙胆草2.1克,牡蛎9克,生姜1 片:针刺同前。4剂后,痫日作1~2次,面色略红,原方去牡蛎增白术3克。嘱 服完3剂后停用针刺,以橘红9克,全蝎9克,僵蚕9克,赤芍9克,钩藤9克,茯苓12 克,生牡蛎12克,首乌12克,建曲12克,姜半夏7.5克,枳实7.5克,蜈蚣2.4克,胆南 星3克,青黛3克,龙胆草4.5克,琥珀4.5克,硃砂4.5克,共研细粉。每次冲服0.75 克,每日2~3次。服完1料后,发作停止。随访八年,未复发,智力正常。(见《陕 西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第4期) [评析]本案因患急惊风时损伤正气,肝、脾、肾失调,风痰内生,闭阻窍络而成, 与一般痫症不同。治重祛风化痰定痫以缓其发作,参以健脾,开胃,益气血生 化之源,且制痰之再生;继而增入滋养肝肾补阴血之品,培其本而熄其风。且 针药合用,重视善后调理,故收效较捷。(李祥云) 痫症(二) [病案]张某,女,6岁。1964年某月入院。患儿于1961年秋发高热之后,出现惊 厥,此后1962年春夏发一次。以后越发越多,症情加重,隔三天发一次,服西药 效果不显。发作时神识昏迷,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两目窜视,面青、吐白沫,每 次发作持续约3~5分钟,醒后如常人,惟精神萎软。市某医院诊断为癫痫。中 医为痫症。苔白,脉弦。 [治则]平肝熄风,化痰开窍。 [方药]鲜菖蒲9克,天竺黄9克,胆南星9克,钩藤9克,石决明12克,天麻2.4克,全 蝎片2分(吞)。服2剂后,痛症未发,脉弦滑。原方去鲜菖蒲加珍珠母15克(先 煎),续服13剂,另加白金丸吞服,每天0.9克,服七天。除入院十五天内发作一次 外,以后未发。出院续服上方14剂。随访八个月,未复发,智力亦佳。(见《上海 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12期) [评析]本案是由高热后引起,肝风夹痰上蒙清窍所致,当采用平肝、豁痰、开 窍法有效。为了巩固疗效,以连续服药较长一段时间为佳。同时采用由郁 金、白矾组成的白金丸以取其祛痰开窍,全蝎片由全蝎粉压成片,有平肝熄 风,镇痉止抽搐之效。(黄宣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